【第一次宣教旅程的后段和回程】 (14:1-28)

2024-05-14 13:49:07 温州陈达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14:1-28

【第一次宣教旅程的后段和回程】
(14:1-28)
 
读经:
徒 14:1-28
 
引言:
上一章分享到保罗在彼西底安提阿的传道有成果,很多人听了他的道,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教会在当地设立,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
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和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因为犹太人又弃绝这道,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徒13:50-51)。神国按着主的计划继续扩张。
 
神国在吕高尼地区的以哥念拓展(14:1-7

1.在以哥念传道(1-2
 
徒 14:1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
徒 14:2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以哥念”位在彼西底安提阿的东方约122公里。由以哥念往南30公里便是路司得(参6节)。“以哥念” 现名为孔雅(Konya),是属于吕高尼行政区的首府(14:6\11),人口约有30000人。
“二人......同进”(参14:3节的讲解),主耶稣差派这十二个使徒或七十个门徒时,乃是一对、一对的,两个人一组的差派。这“两个一组的原则”应该是宣教的第一个原则(参太10:1-4;可 6:7;路 10:1)。第二个原则重点“寻找选民,收割庄稼”,先犹太人,后外邦人(参太10:5-6;路 10:2;罗 1:16)。第三个原则“随走随传”,传神国福音(参太10:7)。第四个原则“医病赶鬼”,就是用福音医治人的灵魂;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舍去(参太10:8)。第五个原则“靠福音养生”,不要为外出传福音忧虑,又要准备随时出发(参太10:9-10;林前 9:14;路22:35-38)。第六个原则“选择接待的家庭”(参太10:11-13)。第七个原则“拒绝福音的”,离开时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参太10:14-15)。
当主耶稣在《马太福音》讲完了七个宣教的原则之后(太10:1-15),接下来又讲了对宣教的三个忠告(太10:16-23)。第一个忠告“要有属灵的洞见,属灵的智慧”;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太10:16)。第二个忠告“以恒忍的见证,在各种环境中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太10:17-22)。第三个忠告“当遇到逼迫时如何逃离”(太10:17-23)。
保罗和巴拿巴也正是遵循这些原则去宣教的。
“进犹太人的会堂”保罗和巴拿巴原已宣告要转向外邦人传福音(徒13:46),但他们在以哥念仍然先到犹太人的会堂,乃是遵循宣教的第二原则。
“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他们遵循宣教的第三原则就“放胆讲道”(3)。“信的很多”指许多人成为基督徒。
“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2a),“不顺从”(原文字义)不信服,不信从,顽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2b)。由于不顺从的犹太人没有灵性,不认识基督,所以会在言语或行为上逼迫那些真正属神的弟兄们。这些犹太人,不但自己不信,同时耸动(煽动)外邦人苦待基督徒。

2.倚靠主放胆讲道行神迹证明恩道3

徒 14:3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二人”遵循宣教的第一原则,两个人一组在宣教的过程中可以同心祷告,一起商议,彼此帮助,互相勉励。保罗和巴拿巴“同住”、同行、“同进”(1)、同出、同祷告(23)、同交通(27)。
“多日”原文是指一段足够的时日。他们遵循第六个原则“选择接待的家庭”(参太10:11-13)住下。他们“倚靠主”不怕仇敌的逼迫“放胆讲道”。
“主借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他们如此遵循宣教的第四原则。表示他们所行的神迹奇事完全是出于神,并非他们自己随时可以任意施行出来。这样的结论,可由后来得到证实。保罗并没有对提摩太、以巴弗提、特罗非摩等位同工施行神迹医治(提前5:23;腓2:25-30;提后4:20),保罗自己本身也不会行神迹医治,这是神自己的工作。
 
3.受逼迫(4-5
 
徒 14:4城里的众人就分了党,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
“分了党”意即分裂、分开。讲道的能力把城里的居民分了两半。我们对于真理和真道,不是赞成,就是反对,不可能中立。
“有附从犹太人的,有附从使徒的”。这“使徒”是复数,指保罗和巴拿巴。称呼“使徒”,旨在强调神的差遣。路加也称巴拿巴为“使徒”,在此首次出现,巴拿巴是广义上的“使徒”(林前9:6)。主的弟兄雅各(加1:19),安多尼古和犹尼亚(罗16:7),都是广义上的使徒。
 
徒 14:5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
“并他们的官长”这里没有指明是外邦人的官长(治理城的),还是犹太人的官长(主管会堂的),也许两者都有。
“一齐拥上来”,撒旦动用一切的手段,他们齐心努力逼迫神国。然而最终他们注定失败(诗2:1-6)
“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原文无“要”字,但句里含有已经定意“要”如此去作的意思;“凌辱”意指虐待、亏待、侮辱、蹧蹋。
本章记载两次“用石头打”保罗(在路司得被人用石头打一次,参19节),但保罗本人仅提到“被石头打了一次”(林后11:25),所以本节的“用石头打”,大概是指恶意的威胁要用石头打他们,或者是正要如此行却没有作成(参6节)。
神的道越兴旺,逼迫也越扩大了。
 
4.一面逃避逼迫一面传福音6-7节
 
徒 14:6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徒 14:7在那里传福音。
“使徒知道了,就逃往…”主的工人有时需要逃避逼迫;逃走并不是羞耻的事,因为主也曾如此忠告(太10:23)。然而不逃往的,也是保罗(徒 19:31,21:13)。这要综合主耶稣的三大忠告,作出合宜的判断。灵巧象蛇,驯良象鸽子,判断要不要逃走。若要逃走时,又逃不掉,说明要忍耐在各样环境中为主作见证。能逃到别城,说明在那城有神要你做的工作。
“吕高尼”是指加拉太省的一个行政区;加拉太是一个大省,通常分成南加拉太和北加拉太(参16:6的讲解);南加拉太又分成彼西底(徒13:14)和吕高尼两个行政区。“吕高尼”(原文字义)狼地;表明这里的人好斗。
“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 以哥念、路司得、特庇这三个城市原来都是属于“吕高尼”地区(参上面的地图)。从吕高尼地区的首府“以哥念”往南30公里就是“路司得”。路司得是提摩太的故乡(16:1;提后1:5),现在的Hatun Sarai附近。“路司得”再往东约120公里,就是“特庇”。特庇位于罗马所管的加拉太之东部,现名为Devri Sehri。
“在那里传福音”,两位使徒的逃走是遵循了主耶稣的三大忠告。能逃离成功,在别的城市传福音了。
保罗和巴拿巴都是先从会堂开始传道。“路司得”显然没有会堂,或至少作者没有提及。保罗和巴拿巴现在要面对犹太会堂之外的另有一种听众,在“路司得”那些迷信纯粹拜偶像的人;他们对神的观念都不正确,拜多神,拜人手所造的神。
 
神国在吕高尼地区的路司得拓展(14:8-2:0a)

1.在路司得城里医好一个生来瘸腿的人8-10

徒 14:8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
本卷记载了彼得和保罗两位使徒叫瘸腿的人起来行走的神迹,两者之间至少有如下类似的点:A.两个对象都是生来瘸腿的人(本节;3:2)。B.两位使徒都是“定睛”看对方(参9节;3:4)。C.两个得医治的人都是跳起来行走(参10节;徒3:8)。D.两位使徒都指出这是出于神的作为,而不是凭着他们自己的能力(参15-17节;徒3:12-16)。
这一个生来就瘸腿的人,象征教偶像的外邦人,因着天然生命中的残缺,无力行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这路司得“生来是瘸腿的”人可代表我们生来就是有罪的人。我们也是“两脚无力”,“从来没有走过”天路的人。
 
1)听道、信心(9)
 
徒 14:9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
“听”的原文(ekouen,heard)为过去动词,但表示未完了(imperfect)的动作。他在继续的听的意思。
许多人等候神迹,尤其是病人,但是这位瘸腿的人所注重的并不是神迹,乃是神大能的福音。当“保罗讲道”时,他专心听道。
罗 10: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信心”原不是人的肉所能看见的。保罗被圣灵充满,凭属灵的眼睛看得出来他有可得痊愈的信心,是他专心听神话的结果。
“得痊愈”(原文字义)得救,得健全。有了信心,就得了医治的人不少(3:16,太9:22,可5:34,10:52,路7:50,8:48,17:19,18:42)。
神的道与讲道的人并听道的人都互有关系:神的道本是活泼有功效的(来4:12)。要正确的讲道,正确的听道。
 
2)行走(10)
 
徒 14:10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
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10a),“大声说”的原因是圣灵的感动。也要提醒路司得的居民。“你起来,两脚站直”是保罗代表神吩咐病人(罪人)。“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这是听道者信心的回应。
主耶稣在世时,也医治瘫子,并说他的罪被赦免了。
太 9:2-7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有几个文士心里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回家去了。
我们就如这瘸腿的人,被罪恶缠身,无力行走天路。当神的福音临到我们,告诉我们信耶稣罪得赦免,吩咐我们起来信耶稣。我们以神所赐的信心回应时,我们的罪被赦免了,我们灵性的瘫痪被医治了,可以有力量走属天的道路。
 
2. 瘸腿的人得医治的结果11-18)
 
1众人以为使徒是要向他们献祭(11-13)
 
徒 14:11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吕高尼的话,大声说:“有神借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徒 14:12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
根据吕高尼人的迷信传说,从前曾有天神“宙斯”和“希耳米”化身为人形下凡,到民间路司得城探访,但路司得城没有人接待天神。后来,有一对老夫妻腓利门和包西施(Baucis)接待他们,但对两位访客的身份全不知情。结果全路司得城的人都被天神所灭,只余腓利门与包西施二人,他俩作了一座宏伟的庙宇守着。传说他们死了以后,变作两棵大树守着庙宇。
当路司得“众人看见保罗所作”的神迹时,他们以为是那些天神再度到访。路司得的人决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吕高尼的话”是一种当地的方言,与当时罗马帝国境内通用的希腊话有别。可能保罗和巴拿巴听不懂当地的方言。路司得人用本地方言大声说:“有神借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
路司得人说,保罗和巴拿巴是从天上下来的神。虚假的宗教,总是以人为神。然而我们的三一真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圣子道成肉身成为人,只有基督本身是神而成为人。
“于是称巴拿巴为宙斯”(12a),按照希腊人的多神信仰,“宙斯”是众神之王,是希腊的主神宙斯(Zeus),与罗马的最高神(天神)Jupier相同。巴拿巴必然是个风采高雅的人,因此路司得人把他当作神中之王“宙斯”。
“称保罗为希耳米,因为他说话领首”(12b)。“希耳米”是诸神的传讯者。所以“希耳米”(Hermes)是宙斯的使者或代言者。
在保罗和巴拿巴的宣教配搭中,保罗的才能已经胜过巴拿巴,而因保罗是主要的发言人。所以路司得人便称保罗为希耳米。
 
徒 14:13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有城外宙斯庙的祭司”,撒旦在天上曾经带领众天使敬拜神,他也模仿神设立的敬拜制度,有拜偶像的“祭司”。
“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那花圈是要放在祭牲牛的头上。当地的人以为神明第一次造访时没能敬拜他们,这一次就必急于弥补,不能再度犯错了。当地庙宇的祭司,随即安排向来客献祭,以示尊崇。
“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若有建宙斯庙,通常是建在城门外。献祭就在庙门口。如果祭司把牛牵到城门口去,大概是以为神明已到了城门口了。这样可见保罗和巴拿巴演讲的地方是在城门口。
 
2)使徒称自己是人,那创造主才是神(14-18

徒 14:14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强调巴拿巴和保罗的身份,他们是神的使者,不是神本身。
“听见”,可能两位使徒以前听不懂他们所说的“吕高尼的话”当地的方言(11)。现在祭司所预备的祭牲已经到了城门前(13),他们可能用罗马通用的希腊话表达了“向使徒献祭”意思。
“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使徒们一看这种形势,迅速制止他们。“就撕开衣裳,”犹太人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极其痛苦不安;他们二人之所以撕开衣裳,必定是因为认为此种将人当作神敬拜的行为,对他们来说,乃是极其可怖的亵渎。“跳进众人中间”,使徒快快跳进众人中间,是避免被尊为师,招致得罪神的罪。在同样的事上,使徒们的反应,和希律王的反应是明显的不同(12:21-23)。
基督徒决不可将自己高抬至近乎神化,受人盲目的崇敬。任何人倘若明明知道别人过度高抬自己,而不加以阻止和纠正的话,那么在他的心里就已经犯了偷窃神荣耀的罪了。我们要引导百姓将属灵的注意力集中在基督身上,而不是神的仆人身上。
“喊着说”,当时的局面必须有所解释:保罗机智地抓紧机会,大声地向人们讲解神的本性。这篇信息十分简短,与对犹太人(或敬畏神的人)的讲章大为不同。犹太人已经相信耶和华,只需要向他们传讲耶稣是弥赛亚便可以了。对异教的听众,却宣告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是创造天地的主。
 
徒 14: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
(原文直译)“…我们也是软弱的人,和你们一样(或作“我们也是和你们有一样感觉的人”)。…”
“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意思是你们绝不可以作这事,向人献祭是大错特错的事。
“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彼得在哥尼流家里所说的也是如此(10:26)。彼得和保罗都是人,他们所行的神迹是主耶稣藉着他们的手所行的。“性情和你们一样”,本身都是“软弱的人”。
旧约圣经中仅有少数称“人”为“神”的经节(出21:5-6;22:8-9;诗82:6等),是指他们的“审判官”是神的代表,并不真正承认他们是神。
主耶稣亲自引用旧约的话:‘我曾说你们是神’(约10:34-36;诗82:6)。主耶稣在那里是迁就犹太人的理解力,单纯就着“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是否亵渎神、说僭妄的话而辩护,主耶稣绝对没有证明那些犹太人的“审判官”就是“神”本身。
撒但原是神所创造的天使长,但因心里高傲,居心自比神,想要高抬自己与神同等,结果就堕落而成为魔鬼(结28:1-17;赛14:12-15)。
将来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的时候,他要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帖后2:3-4)。
只要是“人”,就不是“神”,并且一直到永远,在天堂“人”仍然还是“人”,决不会成为“神”。今天在基督教中有些团体,有的高举其领袖至“神”的地步,有的则倡导“人成为神论”,乃是违反圣经真理的。
 “我们传福音给你们”,其内容如下:
A.离弃虚妄的事(15)。
“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他们要拜保罗和巴拿巴为神,就是虚妄的事。“虚妄”乃指假神(撒上12:21)。换句话说,拜偶像的一切行为都是虚妄的事(林前8:4,10:19,王上16:2,耶2:5,亚11:17等)。“离弃虚妄”是悔改的表现,离弃偶像,回转归来,背向虚妄(罪)。
 
B.归向神(15-17)
“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保罗在这里简介了真神的特性有三:1他是创造万有的主;2他是从永远到永远一直存活的神;3他是惟一的神(“神”字的原文是单数词)。“归向”指相信真神,当悔改转离罪得同时是面向真神,就是归向真神。
帖前 1:9b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 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 神,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有相关的内容。
帖前 1:10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徒 14:16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徒 14:17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他在从前的世代”,指耶稣降生以前,神“任凭万国各行其道”,就是任凭外邦人拜偶像的生活。
“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虽然如此,外邦人拜偶像还是有罪的,神的“自然”法则,证明那创造并管理大自然的神。
罗 1:20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神常赐美物(中译:恩惠)给人;从天降雨--神藉着一般的启示来证明了他的存在。赐雨水和四季(中译:丰年),叫农作物生长,使人有粮得饱,心中喜乐满盈。人有足够的资料可以知道创造主的存在。但是“自然启示”不能让人知道救恩。从讲章的内容可知,保罗他们一定继续传讲出了明确的福音内容,路加只是简单记载:“我们传福音给你们”(15,参18节)。
 
徒 14:18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的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二人说了这些话”,表示保罗和巴拿巴都有说话,讲的话要比这几节(15-17)内容要多。
“仅仅的拦住”,意思是很困难地、好不容易地才算拦住了。因为他们的迷信根深蒂固,而这次的神迹又留给他们极为强烈的印象。
 
3.保罗被人用石头打昏死19-20a)

徒 14:19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从彼西底的安提阿到路司得约有150多公里的路程。从以哥念往下南方到路司得有30公里的路程,犹太人不怕路途遥远来逼迫保罗,正如从前保罗抱着威吓凶杀的恶心到大马士革去一般。
“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的那些犹太人一致对付使徒们。敌人对付基督教往往是一致的同心。“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前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的时候,保罗以为是该死的。现在那石头被扔到他的头上了。此事刻在他心里很久(林前11:25)。
“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他们知道罗马帝国的法律不容许私自行刑杀害,因此想要拖到城外弃尸,以免被追究刑责。
人心的变化何等巨大与难测:前面将保罗尊敬为天神,随后便要将人置之死地。所以我们不要将自己交托给人(约2:24)。
 
徒 14:20a门徒正围着他,他就起来,走进城去。
“门徒”就是藉着保罗的传道信耶稣的受洗归主基督徒。“门徒”表示受洗加入教会的会员。那么路司得教会已经设立了。他们可能临时在使徒们直接治理之下。
“围着他”表示好像为埋葬而观看的样子。
“他就起来”,按保罗当时的情况,若是未死,也是半死不活,但他一下子就能爬起来,也可算是一种神迹。若不是主耶稣的帮助,他怎能康复那么快呢?
“走进城去”,信徒有时候要“逃”(6节),这时保罗还要进城去,必定还有教会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林后 4:9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三、第一次宣教旅程的终点站--吕高尼地区的“特庇”(14:20b-21a)
 
徒 14:20b第二天,同巴拿巴往特庇去。
徒 14:21a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
“路司得”再往东约120公里,就是“特庇”。这“特庇”就是保罗第一次传道旅行的终点站。
在特庇,好像没有人逼迫他(参提后3:11),两位使徒“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结果“使好些人作门徒”。特庇教会也已经设立了(参14:20a的注释)。
 
、保罗的回程14:21b-25)

1.回去各教会坚固并劝勉门徒21b-22
 
徒 14:21b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徒 14:22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就回”,使徒们往回走。 注意,“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都是逼迫、反对使徒们的地方,并冒过生命危险的地方(参14:5、19,13:50)。
真正献身神国福音的人,乃是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的人(罗16:3-4)。他们是基督的精兵,不怕为神国牺牲。
“坚固门徒的心”,“坚固”由“在上”和“力量”二字组成,意即“从上加力。“心”包括人的心思、情感和意志;可以指人的灵魂。A.坚固其心思,使他们能更多认识并领会所信的道;B.坚固其情感,使他们能更多爱主并爱教会;C.坚固其意志,使他们能更刚强为主站住。
“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劝”原意“呼唤至身旁”,是个亲昵之词,有如“临别赠言”、语重心长般的劝导。“所信的道”(原文只有一个字)。(原文字义)“信仰”。
“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原文直译)“我们必须藉着经历许多的患难,才能进入神的国。”
“经历许多艰难”不是进天国的功劳,但是又是基督徒在世所难免的事(提后4:18)。
 
2.在各教会选立长老23
 
徒 14:23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两位使徒主持选举和按立的工作。现代是区会长老会派出一个(多位长老组成的)“执委会”,代表区会持选举和按立的工作。
“各教会”,就是路司得教会,以哥念教会,彼西底的安提阿教会(14:21),可能也包括特庇教会。每个教会都选立长老们来治理教会。
“选立”表明长老必定是从本地教会的弟兄中选出,又经过使徒在主面前按立的(参6:3-6的讲解)。这些门徒都还是信主不久,好像都是“初入教的”,怎么可以选立为教会长老呢?我们要知道,他们很多的信徒从前是犹太教徒(13:43),他们熟悉旧约圣经,知道宗教礼仪,懂得罗马人的选举方式。他们虽然是“初入教的”,可不是我们现代教会的那些“初入教的”(提前 3:6)。因此,其中有人选举按立为教会的监督是没有问题的。
“选立”原意“将手伸出”,按立他们,授权给他们;是权力的交接与托付。“长老”指教会牧者(后来分为教导长老“牧师”和治理长老)。其年纪较长、灵命较老练的弟兄,主理教会行政、教导并劝勉、维持纪律的责任。“长老”的原文是复数词,表示一个教会的“长老”是二人以上(参太18:18-20;可 6:7;路 10:1)。
本节是新约圣经首次提到“长老”的设立。使徒们在一个地方传了福音,若有人信主了,就要受洗归主要加入教会。所以使徒们要成立当地的教会。教会的临时治理机构就是使徒们。使徒要设立的长老,应当有教会的会员名册,这样教会才有选举的会员名单和候选人名单(参《教会宪章》,改革宗长老会)。
“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交托”原意“放置”、“存放”,如存款于银行一般,完全信托给对方。这句话也暗示:使徒在选立了长老之后,不是遥控长老;长老们可以全权治理他们的本教会,但是长老们要向神负责,也受使徒们的监督,使徒们有权柄设立长老,也有权柄废除长老。现代的教会是区会长老会按立(牧师)长老,区会长老会也监督(牧师)长老。不是一位长老被按立后,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监督了。
 
3.回到旁非利亚别加讲道,从亚大利港口坐船(24-25

徒 14:24二人经过彼西底,来到旁非利亚。
徒 14:25在别加讲了道,就下亚大利去。
彼西底是加拉太省的一个地区。“旁非利亚”位于彼西底的南方,是南部沿海的一个小省分,其西部临接吕家省,东部临接基利家省(参13章和14章的地图)。
“别加”是旁非利亚省的首府(参13:13的讲解)。“亚大利”是在别加西南方仅几公里之遥的一个港口。亚大利是旁非利亚的重要港口,别迦摩王亚大利二世(Attalus II of Pergamum,159-138 B.C.)所建的,为要记念他的名,命名为亚大利(Attalia)。现名(Adalia)也没有改变,保罗为坐船到这港口来了。
 
四、坐船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14:25-28)
 
1.回到受差遣的教会那里26

徒 14:26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从那里坐船,往安提阿去”,就是从亚大利港口坐船,往叙利亚的安提阿去。
“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神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就是在这地方”。 “被众人所托”“众人”指众牧者和全教会。“蒙神之恩”指将他们交托在神的恩典中(徒15:40),“要办现在所作之工”,使他们得以完成所差遣要作的工作。“就是在这地方”此句的用意在将此安提阿和彼西底的安提阿(徒13:14)有所分别。
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是差遣保罗和巴拿巴的那教会。两位(保罗和巴拿巴)的第一次传道旅行期间约有两年左右(A.D.46-48),现在安全的回到他们的宣教本部。
 
2.向会众报告所行的一切事27-28)

徒 14:27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
“到了那里,聚集了会众,就述说神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在安提阿教会呼召一次特别聚会,保罗和巴拿巴向教会会友报告他第一次旅行传道的宣教活动。主的工人固然是对主负责,也要向差遣他们的教会负责;向他们交通与报告自己的工作,乃是一件美事。
A.使徒们高举神的圣名
本节提到“神”两次。(保罗和巴拿巴)两位所行的一切事,所得的一切成果,都归给神。他们两位只不过是他的仆人,他的工具。他们以谦卑的心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神。这是正常的宣教报告。宣教师不可骄傲,也不可忘恩,因为神藉他们所行的。
B.使徒们高举神的拯救
“并神怎样为外邦人开了信道的门”。“信道的门”的原文为信心的门。外邦人的信心的门是神开的。这个工作绝对是属于神的。信道的门也可以指打开教会的门,神借着使徒们在外邦各处建立了教会(堂会)。
 
徒 14:28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这“多日”的期间多长是不明,工人出外时竭力多作主工,回来时与众信徒一同交通分享。两位的宣教报告增强了全体教会的信心和爱心
 
结论:
感谢神,神国在外邦扩张的第一阶段顺利完成。神国两位大将保罗和巴拿巴被神差遣,神与他们同在,他们有能力和勇气。不怕艰难和困苦,圆满完成神交托的任务。
这第一次的宣教旅程蒙神保守,使徒们受了很多苦,保罗差一点就被石头打死。然而,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他们为神也得了很多人。各处的教会得以建立,并选出长老们来治理教会,将一切交托在神的手中。
愿各处的教会得以建立,教会的长老们被选立。众教会有健康的治理。
愿神的国大大扩张。
愿一切的荣耀归于神。
阿门!

2024.5.13再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