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系列三:新约正典的确立、信经和教会体制

2017-11-05 21:08:58 张叶平 弟兄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新约正典的确立、信经和教会体制

教会历史系列三

 

新约正典的确立、信经和教会体制

 

回顾

上次我们讲到教会刚开始的三百年,尤其是外部的攻击。先是犹太人的迫害,之后是罗马帝国对教会的迫害。第一个大规模迫害教会的罗马皇帝是尼禄,最后一个大规模迫害教会的皇帝是戴克里先。

也提到罗马迫害教会的各种原因,有宗教原因、有政治原因、更因基督徒对真理的执著,招至罗马社会的痛恨。然后这都没有打倒教会,教会也在实际牧养中遇到叛教的问题,讨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去处理。可以说教会在圣灵的护理下,在艰难中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最终影响了整个罗马帝国。接下来我们谈教会内部的问题

 

引言

许多宗教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有明确的权威经典——圣书。由于圣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这些宗教还有另外一个共同之处:用更为简洁的声明形式(信经)来解释信仰。此外为了进行敬拜和其他宗教活动,各宗教的信徒通常会有某种形式的组织。

教会历史向我们展示了前几百年中这三项特征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必须用“发展”一词,因为基督并没有给教会留下完整的圣书和简洁的信经,也没有设立成型的组织结构。早期教会只能在应对各种挑战时逐渐总结出哪些书卷属于圣书的范畴。在此过程中,信经也逐渐写成。同时,随着教会的成长,其组织形式也日渐完善。

我们首先会考察促使教会确立圣书书目、制定信经的历史背景;接下来,我们要考察界定完善、明确的圣书目录、确立信经的依据。最后考察主教制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不是教会凭空发展起来,而是教会在历史中面对各样的挑战回应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圣灵护理的结果。

 

一、历史背景:错误的教导——教会内部的敌人

在上一次中讲到,教会在最初的3个世纪中多次受到逼迫,一直受到外部敌对势力的威胁。然而,教会不仅仅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它同时也受到内部敌对势力的攻击。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 20:29-30)保罗所说的是指与耶稣基督的福音相悖的教导,其危害极大,因为它们并不是直接、公然否认福音,而是对福音进行歪曲和误用。

 

1.诺斯底主义

早期教会对来自内部的敌人并不陌生。新约告诉我们,当时教会在教义上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是外邦信徒是否当遵行旧约的律法,使徒行传第15章以及保罗写给罗马教会和加拉太教会的信中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一冲突源于福音的犹太背景。

诺斯底主义基本上是东方二元论、神秘主义和希腊哲学的混合体,然后再加上基督教的外衣。在保罗时代,哥林多及歌罗西的教会已有诺斯底主义雏形的出现。在哥林多教会,他们相信灵与体的对立,主张苦行修炼,否定肉身的复活,认为复活只是灵魂的事。而在歌罗西教会,他们敬拜天使,用各样的规条苦待己身,以求成圣。诺斯底主义在主后八十年至一百五十年间成形,最后与教会脱离关系,自成一系。

 

诺斯底主义深信灵界与物质界的对立,而物质世界是罪恶的。在灵界,自有永有的神不断从他的本体流溢出灵体,这些灵体与神越接近,它们便越像似神,越有神的性质与能力,但一些与神的本体距离越远的,便越缺乏神的性质与能力。整个灵界便是由这些不同等级的灵体组成。在这灵界中,有一位离神极远的灵体,因为缺乏神所赋予的能力,经受不住物质的牵引,因而被吸进物质境界中,以物质创造了宇宙。旧约所描绘的造物主便是这位神性及能力极低微的灵体,绝不是真神本身。而人类乃受造于灵体,本身带有灵的生命,但这生命却被困于物质之内。至高的真神为了拯救人类,便差派一位具有高度神性与能力的灵体,进入物质世界,将人类的灵从物质中解救出来。因此救赎即救拔灵魂脱离物质世界;而要脱离物质世界,灵魂需要被知识再次唤醒。这种思想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希腊语中,“诺斯底”一词表示知识之意,因此这一教导被称为诺斯底主义。

尽管当时诺斯底主义尚未完全成型,但从一些新约书信中显然可以看到,早期教会必须要对付这一世界观。比如,在哥林多教会中,就有一些信徒认为过淫乱的生活与基督徒的身份并无冲突(林前 6:12-20);使徒约翰所写的书卷中也明显有对付诺斯底主义的证据。人们普遍认为,约翰福音和约翰一二三书在新约著述中成书较晚,其中约翰强调主耶稣是道成肉身降临地上的(约 1:14;约壹 4:1-3),这就表明他是在反对诺斯底主义的影响,因为诺斯底主义认为,说耶稣有真正的身体是错误的。

1世纪时,诺斯底主义的雏形已经对教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到了 第2世纪,这种影响越发突出。将灵魂和身体割裂开来的思想,使人在行为上产生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人因身体是邪恶的而过起了禁欲生活,认为否定肉身就可以使灵魂得自由;另一方面,有人因身体无关紧要、可随意支配而过起了放荡的生活。

诺斯底主义把“耶稣将隐秘的知识教导人,从而解放人的灵魂”的观点带入了教会。诺斯底主义之所以吸引人,首先是因为它去掉了不欢迎的十字架真理,教导说耶稣只不过是教师和道德典范而已。其次,诺斯底主义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使某些自以为有这种知识的人倍感优越。诺斯底主义吸引人的第三个原因来自于它将灵魂和身体截然分开的二元论:否定肉体需要的禁欲主义使其信徒看起来对宗教有深度的委身;因认为身体无关紧要而实行纵欲主义的观点也同样吸引人,因为人们可以一边坚持宗教信仰,一边尽情满足自己肉体的欲望。总得来讲,诺斯底主义是与创造的教义、神子道成肉身并复活的教义背道而驰的。

 

2.孟他努主义

孟他努主义源自于公元 155 年皈依基督教的原异教祭司孟他努。在主后约170发起一个预言运动,常会突然抽搐,陷入迷糊状态之后发出一连串的预言。他与跟随者都说,这是完全被圣灵得着的记号,因为圣灵要引入一个新的纪元,开始有神的启示,他们要求人毫不犹疑地接受这些新的预言。

不仅如此,孟他努还宣称自己开拓了一个新时代,他承认耶稣的侍奉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但现在是更新的另一个时代,这时代以更严格的道德生活为特征。孟他努主义因奉行严苛的道德标准而出名,这一运动被视为是对当时教会中日益严重的道德败坏现象做出的反应。

 

3.马吉安

早期教会还必须要对付马吉安开创的另外一种诺斯底主义思想。马吉安靠在小亚细亚经营大量船只发迹,他于公元 140 年搬去罗马。在那里,他在关于圣经和神的知识上形成了诺斯底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旧约的神与基督徒所认信的天父极为不同:旧约的神低等残酷,苛责于人;而天父恩慈又良善。马吉安认为,耶稣不是从童贞女马利亚而生的,他只是在世界上显现而已(幻影说)。在他看来,旧约与基督徒毫不相干,但当时新约圣经的书目尚未确定,马吉安只接受使徒保罗所著的书卷及路加福音(删掉犹太色彩的部分)。

马吉安的观点被教会弃绝,于是他建立了自己的教会,这对教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确立新约书目及信经的依据

1.新约书目

这些异端都是由自称为基督跟从者的人发起的,因而都可算作是来自教会内部的攻击。在对付这些攻击的过程中,早期教会逐渐确定了哪些书卷有来自神的权威,能规范信仰,为信仰提供根基并对其进行确认。鉴于马吉安只接受路加福音和保罗书信为圣书,确立新约书目就更加必要了。

至于旧约,正如主耶稣所做的那样,教会一直都承认其权威性(路 24:2744;约10:35)。同时也有证据表明,早期教会已经开始着手收集新约的书目。列出这一书目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虽然当时各卷福音书和使徒书信已经写成,并在不同的地方流传,许多还被传抄,但当时尚无完整的集合本。有一件古代文献残片可证实这一点,此残片因其发现者,18 世纪的穆拉多利得名,常被称为穆拉多利经目。可惜此文献残缺不全,日期也存在争议,但由于它提到了罗马主教庇护一世(卒于 157 年),所以应该成书于 2 世纪后期。这一书目尽管并不完整,却提到了新约的绝大多数经卷。

这一文献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列出了权威性的书目,而且也提到了不应被接纳的书籍,以及虽有益处但却不能与使徒著述相提并论的书籍;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它明确地提到弃绝马吉安的教导。

虽然早期的基督徒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书卷有权威,但直到公元 397 年在北非迦太基举行的大会上,新约的书目才最终确定下来。当时教会一致同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新约的 27 卷书,是对旧约 39 卷书的补充性解释,与旧约一样具有权威性。

 

2.信经

新约多处经文表明,早期教会一直都有一套基本的教导体系。“福音”一词指的就是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救赎大工这一信息;犹大书提到了“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 3);保罗告诉提摩太,要将他所领受的教导忠心交托那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 2:2);圣经有时也会对基督教信仰进行简短概括,哥林多前书第 15 章第 3-5节就是一个例子,那里提到了基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

在伊格那丢的一封信中(约 107 年)我们可以看到后使徒时代对基督教基本教导的概括,他写道:

“耶稣基督是大卫的后嗣,他从马利亚而出,他确实降生,也吃也喝,确实受彼拉多的逼迫,确实被钉十字架,并确实在天上、地上、地底的万物眼前受死,又确实从死里复活因此,若有任何人向你所传的与耶稣基督无关,就不当听”。

考虑到诺斯底主义的大背景,伊格那丢对基督人性的强调就有重大的意义。马吉安否认受造的世界是美善的,认为旧约中的神与新约中的父神不是同一位神,这一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殉道者游斯丁于 165 年左右作出的信仰告白:

“我们敬拜基督徒的神,认为这位神是起初就有的那位,是有形无形之万物的创造者和缔造者;并敬拜神的仆人主耶稣基督,先知早就预言他会来到世人中间,宣告神的救恩,作我们的良师。”

最后要引用的文献会告诉我们,到 2 世纪末,教会有了全面的信仰告白,如果考虑到前面提到的属灵背景,信仰告白所用词句的意思就越来越清晰。以下文字选自爱任纽在 190 年左右写成的作品:

“教会虽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甚至达到地极,但她从使徒及使徒的门徒领受了此信仰:

(教会信)独一的神,全能的父,天、地、海及其中万物的创造主;并信独一基督耶稣,神的儿子,他为拯救我们而道成肉身;并信圣灵,他藉众先知宣告神的启示,以及耶稣降世,为童女所生,受难,从死里复活,并以肉身之躯升天,将来还要在父的荣耀中从天上显现,使万有都归他,使所有的人肉体复活,好照着人眼看不见的天父的旨意,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无不屈膝,无不承认耶稣为主、神、救赎主、君王,承认他要公正地审判所有世人,将一切邪恶之灵、犯罪悖逆的天使、不虔不义之人及亵渎神的人都投入永火中;而出于其恩典,他要将不朽并永远的荣耀加给那些公义、圣洁之人以及从起初或从悔改之日起谨守他的诫命、住在他爱里的人。”(《反异端》第 1 部第 10 章第 1 节)

 

三、主教制的形成

教会在对付诺斯底主义及孟他努主义异端时,另一项新发展是在组织方面——教会产生了主教形态的管理。由于异端领袖也宣称他们有圣经根据,因此,教会必须确立自己的权威,以解释圣经的意思;权威的执行乃是透过治理教会者,就是主教。教会从那时起,一直到宗教改革期间止,都是采用主教制。今天仍有一些教会维持这种形态,例如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圣公会、路德宗和循道会(卫理公会)

教会最初的组织非常简单,只有长老与执事两种职份。

初期教会所有长老原本地位同等,然而渐渐地,每个教会都需要其中一位长老负起带领之责,他成了长老团的主席,带领崇拜并讲道。长老的另一名称是监督,「主教」词便由此而来。等到某一长老逐渐成为长老团的领导者,主教的头衔就加给他,于是其它长老的地位渐渐低于这位监督(主教),他也在无形中独揽了教会大权。
起初教会是设立在城里,城外为异教徒聚居之地,当基督教由城内往城郊传播时,城外的信徒就到城里聚会。城市和四周的郊区合称为教区,于是城里教会的主教变成了整个教区的主教,就是所谓的区主教。

因为希腊文是当时的世界语言,因此所有教会的职称如执事、长老、主教、专制主教、区主教等均源自希腊文。

我们无法得知到底教会何时开始有主教,因为主教制的产生是逐渐的,而且各城市有主教制的时间也不一致,有些教会比罗马教会先有主教。约于公元110年,安提阿教会已经有主教,名叫依格那丢,而士每拿也有坡旅甲为主教,他们二位都直接被使徒带领过,属使徒后时期的教父。罗马的第一位主教是安尼克托,他自公元154165年任罗马主教。到第二世纪中期,可以说所有教会都有了主教。

主教被认为是使徒的继承人,这种观念给予他们无比的权威。伊格那丢强调主教是教会合一伟大的维系者,也是对付异端的伟大辩护者。他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说:「你们都要跟随主教,如同基督跟随天父。行事不可不经主教认可。」

有相当长的时间,各城教会间彼此没有联络。公元200年后,由于对付诺斯底主义及孟他努主义异端,各教会才渐渐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所有教会都采用统一的信经、同样的新约正典以及主教型态的教会管理;各异端则在教会以外成立他们自己的小教会,而大教会从此被称为大公教会意思是普世教会。

当时最会表达教会观念的人是居普良,他约在公元200年生于北非的迦太基,终其一生都住在那里,是一位富有且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也是有名的修辞学教授。公元246年他成为基督徒,两年后成为主教,公元258年被斩首殉道。在他的书上,他说:「只有一位神,一位基督,一个教会及一个座位(座位是指权柄中心而言)。」他又说:凡不在基督教会里面的都不是基督徒;凡不以教会为母的都不能以神为父;教会以外没有救恩;教会是主教所组成的,主教在教会里,教会在主教里,凡不与主教同在的都不在教会里。

对历史的反思

我们一个一个的谈,关于诺斯底主义,这个已经离我们一千八百年的异端与今天还有关系吗?

诺斯底主义归纳起来就是物质万灵,灵至善。认为灵魂和身体互不相干,所以灵魂不能为身体的所作所为负责,身体就可以任意而行。物质世界和属灵世界是截然对立的,灵魂深陷物质世界的囹圄之中,而所谓拯救就是灵魂脱离肉体的约束。这段话熟悉吗?因为今天就有类似的异端如此教导,他们教导身体所犯的罪与灵魂无关,就是今天的寻迷羊。

另外这些观念与教会的教导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们认为基督是不可能道成肉身,也认为创造的神与救赎的神不是同一位。更邪恶的是他们认为身体犯罪与灵魂无干,这样道德是无所谓的事。

这一世界观依旧在威胁今天的教会,这会使接受这种教导的人认为,基督有没有道成肉身是无关紧要的,看重所谓属灵知识而忽略道德的重要性,使人落在一边自称信主,一边在罪恶中打滚的状态中。

 

当我们了解孟他努主义后,就可以知道,这是现今在教会中泛滥的灵恩运动之鼻祖。今天的灵恩派并不是新的东西,他们对所谓神降启示的看重,严重侵害信徒的灵命,我们当警惕灵恩运动对教会的伤害。

而灵恩运动之所以吸引人不是没有原因的,当今天的教会领袖疲弱、教会崇拜生活枯燥、信徒生活松散,也不复当年的神迹奇事。而灵恩运动这些有具魅力的领袖、热切的崇拜,和满有火热的信徒,并有所谓神迹奇事方言的发生,所以不奇怪他们会吸引大量的跟随者。

 

关于马吉安主义我们也要注意,当我们重视新约,而轻看旧约,甚至认为旧约有没有都无所谓,就会落入马吉安主义的陷阱中。我们要记得,神的话是前后一致,每一个部分都是同样重要,新约的神是怎样,旧约的神也怎样,独一的神做事都是前后一致的。旧约的神公义,新约的神也公义,旧约的神慈爱,新约的神也慈爱,并没有分别。

 

关于信经,我们中国的基督徒都常说的是:我们有圣经就够了,要什么信经,我们只要神的话,不要人的话。听起来很属灵,但是却使人陷在历史中早已发生过的错误中。

新约多处经文表明,早期教会一直都有一套基本的教导体系。犹大书中提到了“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犹 3);保罗告诉提摩太,要将他所领受的教导忠心交托那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 2:2)。信经可以说是一套对使徒所教导的信仰高度浓缩与提炼,这也是正确诠释圣经的钥匙。而信经的产生也是应对异端对圣经的错误解释,从教会最初几百年信经形成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信经的每一句都是阐述对圣经正确的解释与对错误教导的对抗。当现代有人声称无需信经,只要圣经,那只不过是异端产生的前奏而已。

 

而关于治理模式的问题,主耶稣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详细的治理模式,但是关于治理的核心,使徒们却有教导,而教会也在历史中为了环境的需要而发展出主教制。对于主教制,是有非常好的一面,在行政上可以统一,并且容易压制各类错误的异端。但问题也是明显的,因着环境的需要,后来发展出教皇制,结果因为权利越集中,人性的恶也越发泛滥,教会的败坏是其一,当有人发现败坏想改革时,阻力特别巨大,这是其二。当教皇发布合乎圣经的谕令虽然容易推行,但如果教皇发布违背圣经的谕令时,更容易败坏教会。并且教皇常以基督地上的代表自称,这些都导致教会越发败坏。

 

 

资料来源:

基督教发展史新释——余达心

改革宗圣经学院课程——教会历史

历史的轨迹——祁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