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二十六 18:11---31

2021-04-17 23:05:37 张叶平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A但人恶意地造访米迦的家(18:11-17)

士师记系列二十六
 
经文:18:11---31
 
 
A但人恶意地造访米迦的家(18:11-17)
一、但人行军到以法莲山地、米迦的家(18:11-13)
于是在五名探子的鼓励下,600全副武装的士兵到了米迦的住宅。从后面的21节可以知道,这些但人不但是全副武装的过来,还把家属、牛羊、财物都带上了。这是大部队迁徙,因为惧怕非利士人,他们不敢走沿海的地段,就走崎岖的山路,这样比较安全,结果就先路过米迦这里。
严格的说这里的但族不是指所有但人,而是但支派下的一个分支族,这也是为什么只有600的兵。

二、但人抢夺米迦的神像、以弗得(18:14-17)
当但族军队来到位于以法莲山地的“米迦的住宅”时,从前窥探拉亿的五个人“提醒”周围的族人应当“注意”,可能但人询问了“向导”一些问题(例如走哪条路好,在哪里安营好),“作为向导的探子们”借机提醒同胞们留意。探子藉着详细告知“关于神像和以弗得的情报”,是否在暗示“那里有可供求问神谕的道具、该采取什么行动?大家都明白吧”?
但是进去干什么呢?进去问神谕吗?不是,而是进去连神像、以弗得和祭司一锅端。这样我们去拉亿有保障,因为“神”与我们同在啊。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原来神的同在和祭司是可以抢的,人利用神到这个地步,你看但人就这样的信仰。当这五个探子进来向利未人问好时,还有600人带着兵器突如其来、站在门口,这时候少年利未人是相当慌的。
 
B米迦失去“唯利是图的利未人”和偶像(18:18-26)
一、但人聘用、带走了米迦的祭司(18:18-20)
当这位被600个保镖所环绕,形同被挟持的少年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五人,将以弗得和各样神像都洗劫一空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问他们:“你们作什么呢?”(士18:18c);这些但人不希望他们的行动被米迦发现,因此让少年利未人安静,回应他:“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士18:19a),同时,他们像米迦一样礼貌的对少年利未人说:“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士18:19b),并开出了比米迦更诱人的条件——“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士18:19c)
这对这少年利未人而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竟然能由一个家庭的祭司“升迁”成为一个支派的祭司;少年人心中大喜,立刻“背叛旧雇主-米迦,主动帮新雇主-但支派搬运神像,并加入他们的行列”(士18:20)。
这说明利未人是没有立场,而且容易被诱惑。而这种现象也说明了问题,想想现在,一个农村里50人的牧师,有人邀请他做大城市里的2000人大教堂的牧师,当然愿意了。薪水高待遇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聘牧制的问题,聘过来的牧师很难有为父之心,因为彼此的关系用金钱衡量,这是会众制教会常遇到的问题。
有一点要注意,旧约中的“按立、承接(祭司)圣职”的原文,是“充满手”(???-????? ??????????),据此,当少年利未人此刻“从但人手中接过以弗得和神像”时,就好像他再次“被但支派人以偶像、以弗得充满双手、按立、承接了但支派的祭司圣职”。
 
二、但人威胁、驱逐米迦(18:21-26)
这段经文也使我们看见,这不是单纯的征服行动,而是但支派大量宗族、家室的集体迁徙。这些但人也很仔细地规划他们的行进队伍,虽然让“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会使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减缓,但是当米迦从后方来寻仇时,这些妇孺牲畜便不会受到直接威胁,而队伍最后面的应该是600带兵器的人,由他们出面敌挡“追兵”。
米迦后面发现神像、以弗得、祭司全不见了,就召集人起来追赶。这里的“聚集”原文在士师记其他几处,用在召集军队打仗。这说明一个可悲的事,引起小型内战的原因是争夺偶像导致,换言之,“拜偶像”为以色列人所带来的,只有灾难!
追上后米迦质问,你抢我的神像和祭司做什么?面对米迦的质问,这些但人反而理直气壮地威胁米迦,要他保持缄默,因为他们之中有“性暴的人”(????? ??????),原文相同的描述在撒母耳记下17章,用于指“逃亡的大卫和跟随他的勇士”——“你父亲和跟随他的人都是勇士,现在他们心里恼怒,如同田野丢崽子的母熊一般”(撒下17:8a),这些人显然是招惹不起的。
在但支派的人半威胁、半回答米迦的问题——你还有所剩的吗?当然有!就是你和你全家的性命!如果你再说话,恐怕你和你全家的性命也要被我们“掳掠”!用现在的话说:你闭嘴,再叽叽歪歪死一户口本(全家)!
米迦一看这阵势,打是打不过的,搞不好把命搭进去,就转头回去了。这时候会发现原来信仰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不是性命相托的。对米迦来讲,神像没了再做个,祭司没了回家再搞个就是。那我们的信仰是不是也这样?用一句讽刺的话说:人无法保护自己的神。
抛开信仰的性质,单从信仰本身来说,米迦的信仰是非常势利的,信可以,搭上性命是不行的。我有时候省察自己,如果真的有一天刀架脖子:信耶稣就死,不信就放你。我不敢想,愿神保守我不遇见这样的场面。
仔细想想,我们的信仰未必好过士师时代的人,看过现代穿越剧或者小说都知道,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如何如何厉害。大家都是普通人,真穿越过去活不过两集。同样,我们现在的信仰基本上和士师时代差不多,如果真生活在那个年代信仰也就这样,旧约的历史就是旧约的教会史,现在的教会比当时的人信仰更好吗?半斤八两,你看米迦和但族人,张口耶和华赐福,闭口耶和华指引,哪里不属灵了。
网络小段子(玉帝VS如来,你被猴子打过)
我们有最完善的法规                           你没有基督爱心
我们有四大信经,威斯敏斯特信条,大小要理问答  你没有基督爱心
我们有总会,区会,堂会各大会议                你没有基督爱心
我们有使徒统绪                               你没有基督爱心
咱能不能不提爱心                              你不遵守诫命
 
这位曾经偷窃母亲的银子,后来作成偶像(士17:1-5),又按立少年利未人为祭司的米迦,他不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人吗?(士17:13)。还记得米迦名字意思吗?(谁像耶和华),一直认为耶和华赐福的人,如今遭了审判的报应。他需要承担自己的罪——如今神使其遭掳掠的报应。
这是神的“护理”,如同哈巴谷书中“神兴起更残忍的迦勒底人,来刑罚审判败坏的以色列人,至终——迦勒底人自身也要遭受神的审判”。在此“神兴起更大的强盗但族人,来刑罚审判窃贼米迦”(至终,但族人自身也要遭受神的审判;参30节)。
 
C私设偶像与祭司的支派(18:27-31)
一、但族人“征服的拉亿、改名为但”(18:27-29)
但人到了拉亿,就按约书亚的做法:“将人用刀杀尽、将城用火焚烧”(书6:20-24,8:8、26-28,11:11),执行了“灭绝净尽”的审判。拉亿不属于但支派应当征服的地,但支派应得之地在非利士人的地盘,这是柿子挑软的捏。
根据历史书,“伯利合”是一座“亚兰人的城市”(撒下10:6),换言之,拉亿人不仅距离西北面的西顿很远(被黎巴嫩山阻隔),也与东面“伯利合的亚兰人”没有来往。
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这是作者的讽刺。虽然表面上“但征服了拉亿”,然而实质上,这对“征服迦南”没有任何贡献,因为根据后文的“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士18:30-31),也就是说“偶像依旧在‘拉亿’被敬拜,那城改名为‘但’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这城本质上依旧是‘拜偶像的迦南城市’”!换言之,但支派征服了拉亿,却被迦南文化征服了信仰,这是讽刺。
想起历史考古,说以色列人早期是多神教的,后来慢慢转变为一神教。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考古发掘出同时期的偶像,问题是偶像哪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是当时的人胡搞留的。
 
二、但族的祭司——是摩西的后裔,世袭任职到“那地遭掳掠”为止(18:30)
在简短介绍完这场战役之后,经文将焦点集中在这个被掳的祭司;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少年利未人竟是“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士18:30),难以想象,教导以色列人忠于圣约的摩西,其后裔却带领神的子民拜偶像”!
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以色列北部遭遇的入侵,在国王时期以色列历史上被掳多次,我们无法确定究竟士师记作者指的是哪一次的掳掠,无论时间如何,作者的重点是“曾经(从米迦和拉亿)掳掠别人的但支派,至终也遭人掳掠——正如这些偶像无法保护米迦一样,也仍旧不能保护他们”!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但支派的祖先——但,名字的意思是审判,他们行了恶被神审判,审判的结果就是被掳掠。
 
三、但支派“设立偶像”,与示罗的“神殿会幕”分庭抗礼(18:31)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约柜于“祭司以利时期”被夺,归还后却“再没回过示罗”,可能“示罗此时已无神殿”
根据撒母耳记的记载,“神的约柜”是在“示罗”,而非利士人在一次侵略中,掠夺了“神的约柜”——“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摆阵……以色列的长老说:‘……我们不如将耶和华的约柜,从示罗抬到我们这里来……’于是,百姓打发人到示罗,从那里将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的约柜抬来……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败了……神的约柜被掳去……当日,有一个便雅悯人从阵上逃跑……来到示罗……对以利说:‘……神的约柜被掳去’”(撒上4:2-17)。
7个月后(撒上6:1),非利士人因耶和华的审判与击打,归还了约柜,但约柜却没有“回归示罗”,而是存放在“基列耶琳”的一户人家中——“基列耶琳人就下来,将耶和华的约柜接上去,放在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分派他儿子以利亚撒看守耶和华的约柜。约柜在基列耶琳许久。过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撒上7:1-2),可能当时敬拜耶和华的地区,已从“示罗”转移至“基列耶琳”,但也可能,是耶和华此时已被以色列人遗忘!
撒母耳记显示,在扫罗作王的时期,祭司都已不在“示罗”供职,而是在“挪伯”供职——“王就打发人将祭司亚希突的儿子亚希米勒和他父亲的全家,就是住挪伯的祭司都召了来。他们就来见王”(撒上22:11),可能,神的殿当时真的不在“示罗”,而是在“挪伯”了。
当大卫在耶路撒冷作王后,他将“约柜”运进“耶路撒冷”,也是从“亚比拿达家”运出来,而非“示罗”或“挪伯”——“大卫起身率领跟随他的众人前往……将神的约柜从冈上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放在新车上。亚比拿达的两个儿子乌撒和亚希约赶这新车。”(撒下6:2-3)
根据撒母耳记的经文,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示罗”的约柜,于“以利作祭司时期”被非利士人掳走,神的殿此时在“示罗”;而之后约柜却没有回归“示罗的神殿”,祭司也在“扫罗作王时期”(主前1050年左右),于“挪伯”供职,但约柜却也没有进入“挪伯的神殿”,之后直接从“基列耶琳的亚比拿达家中”运送进了“耶路撒冷”!存在“示罗的神殿在非利士人掳走约柜后,就不复存在”。
 
 
当我们回头再梳理这些经文,把17-21章连起来,一个清晰脉络,家庭的任意妄为到支派的任意妄为,再到整个以色列的任意妄为。为什么会这样?士师记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以色列中没有王!
但是一位好的领袖真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的盼望在于神会赐一位合神心意的王。从后面的历代志和列王纪,后来发现大卫家的后裔大部分都不靠谱,大部分都是与神对着干的。后面的启示又将目光移到将来大卫的子孙——弥赛亚,对于我们来说信仰的盼望就在于基督,以色列人是仰望将要来的弥赛亚,而我们是仰望已经来了的基督以及将来复临的基督。
今天尤其是我们改革宗信徒,有一种苛求——寻求完美。我们不满意自己的教会,不满意自己的牧师长老,因为他们是罪人,我们所有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是,真的存在一间完美的教会,里面有完美的领袖吗?因为罪的存在,我们在地上永远不能找到,结果我们就面对困境,这也是以色列人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对于教会领袖、弟兄姐妹,我们要多一点包容,因为我们都是罪人。对我们来说,真正的盼望在基督,只有基督的复临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读士师记有时候常有种错觉,好像在读当代史,教会这个样子,领袖这个样子,我怎么办?所以当我们看见教会混乱,领袖信仰也不怎么样时,不要灰心,因为我们的盼望在基督身上。相反我们要多多为牧师长老祷告,为他们的信仰、服侍、家庭祷告,使他们更好的事奉神,也更好的牧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