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十九 11:29-12:7

2021-04-17 23:01:53 张叶平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A.神的灵临到耶弗他,招集军队讨伐亚扪(11:29)

士师记系列十九
经文:11:29-12:7
希伯来书11:32 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
 
A.神的灵临到耶弗他,招集军队讨伐亚扪(11:29)
(一)神的灵降于耶弗他——神主动施怜悯,使用耶弗他作器皿(11:29a)
基列与亚扪的战争一触即发,而耶和华的灵此时降在基列人耶弗他身上,神虽然对选民的悖逆和虚伪深恶痛绝,依旧主动怜悯他的子民,开始使用耶弗他作为制裁亚扪的器皿。
我们所拥有的是“作者/上帝视角”,耶弗他本人并不知情。
 
(二)被神使用的耶弗他,招集军队集结于米斯巴,讨伐亚扪(11:29b)
当耶弗他领受神的灵后,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经文本身没有说明耶弗他具体作了什么,可以推测得出,耶弗他在神的引导下前去招集基列人、玛拿西支派(可能包含河西的玛拿西半支派)。
耶弗他在神的引导下招募军队后,将大军集结在基列的米斯巴;然后率领军队从米斯巴出征,前去讨伐亚扪。耶弗他受圣灵后的一系列行动,显明他开始成为神工作的器皿。
 
 
B.耶弗他的许愿——迦南的活人献祭(11:30-31)
一、耶弗他的“许愿、起誓”是“出于神的灵”吗?
耶弗他在此向神许愿,这是紧接着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之后发生的事。从经文的连续性来说,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耶弗他的许愿、誓言是出于神的灵吗?
从原文的结构来看,“耶弗他的起誓”与“耶和华的灵临到”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反,作者暗示“许愿与起誓是多此一举”。
耶弗他与基甸一样,两人都“在战前被耶和华的灵引导,并招集军队”,当事人都没有觉察整个过程中有神的引导和同在的记号,结果做出怀疑和试探神的举动。对比基甸的循环来看,“羊毛法”和“燔祭许愿法”都是士师的“怀疑与试探”,并非“出于耶和华的灵”!
 
二、“出来迎接的”必作为“燔祭”——人或动物?杀死献祭或奉献侍奉?
(一)耶弗他预设的是“献动物为燔祭”?
和合本译为“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的经文,原文直译为“那从我家的门出来(??????)迎接我的”;其中的??????是一个模糊的代词,可指人或动物;因此有些解经家认为,耶弗他是在指“动物”!
支持“耶弗他献动物为燔祭”的理由,以及“反驳”的理由:
支持 反驳
1.旧约中,“燔祭”显然是“献牲畜”(创8:20;出20:24、24:5;利1:3;士6:26) 异教有“献人为燔祭”的习俗,特别是摩押与亚扪(利18:21;王下3:27;耶32:35);而士师时期的以色列人,特别是于“耶弗他循环”时期,深陷摩押与亚扪的异教影响(士10:6)。
2.“训诲书”强烈反对、憎恶献人祭(利18:21;申12:31,18:10);耶弗他对“训诲书”如此了解(士11:15-23),不会不知神禁止献人祭。 熟知“训诲书”是一回事,遵行“训诲书”是另一回事;旧约中充斥着教导律法的祭司犯罪,甚至“神学造诣”颇深的大卫王也违背律法。
3.耶弗他被列入“希伯来书-信心英雄榜”(来11:32),必是敬虔人,不会“献人祭”。 挪亚、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喇合、基甸、参孙也同样名列英雄榜(来11:7-32),但他们都有过失。
而认为献动物为燔祭有几个问题不能解决:
1为战争得胜而向神献祭牛羊,是一个“常规作法”,“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撒上13:5-9);根本不必动用“许愿、起誓”。
2耶弗他的话,更像是表明“要献上特别的东西”——如果只是动物,为什么要如此“庄重的许愿起誓”?而且采用“家门口随机的动物”为祭物,这很可能“达不到献祭必须的标准”的(甚至可能不是牛羊,而是不洁的动物)。
3动物不会去“迎接”胜利归来的耶弗他。
 
(二)预设耶弗他是“将家人奉献、供职侍奉”?
预设耶弗他献动物为燔祭会遇到解经上的困难;另一些解经家则认为“耶弗他预设的是人”,但是将“归于耶和华为燔祭”(直译)解释为“全然奉献,在会幕作供职侍奉”。
支持“耶弗他献家人供职侍奉”的理由,是根据后文的“她终为处女……没有亲近男子”(士11:38-39)推断,耶弗他可能是“将女儿分别为圣,终生参与圣所的某种侍奉,没有嫁娶”(例如出38:8;撒上1:11、20-28,2:22)。
然而这样解读带来的问题是:
1将“燔祭”理解为“奉献终生供职”是一种跳跃式解经,在其他经文中没有这样使用“燔祭”一词的例证。
2根据利未记27章开篇,提到:“如果人许特别的愿,献身给耶和华,就要依照你的估价献身价。你应该这样估价:从二十岁到六十岁的……如果是女人,你要估价三十舍客勒。如果是五岁到二十岁……女子是十舍客勒”(利27:2-5 参新译本),如果是许了“献人供职侍奉”的愿,按照律法只需“献上身价”即可,不一定要“将人送至圣所供职”;如果是这样,耶弗他和女儿为何要悲痛、哀哭?
3献于耶和华、作为会幕前供职的女人,在供职前没有生育,是一件“需要设立纪念日的严重事件”?律法并没有规定“归耶和华供职的人,供职后不可嫁娶”,撒母耳从小就是“终生归于耶和华、供职侍奉”(撒上1:20-28,2:11、18),日后依旧可以娶妻生子(撒上8:1-2)。
按照这样的推论,无论是按“献动物为燔祭”还是“献家人供职侍奉”理解,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如果按“献家人为燔祭”来理解,就不存在上述的问题。初期的许多教父都认为耶弗他真的献了女儿为燔祭。
 
(三)耶弗他的信仰被“摩押、亚扪、西顿、迦南化”
耶弗他为求战争得胜献人为祭的“许愿模式”,不符合“以色列人一贯的许愿模式”,反而“很符合摩押、亚扪、迦南的异教文化”:
西顿异教文化——腓尼基人主要城市之一,受迦南宗教影响,献人为祭
娶西顿公主耶洗别(王上16:31)的犹大王亚哈斯——“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代下28:1-3)
摩押异教文化——为战争得胜,献人为祭
“摩押王见敌军来势凶猛,难以抵抗……于是他在城上将自己立为储君的长子杀掉,献为燔祭。人们因此非常憎恨以色列人,叁王只好退兵,回国去了。”(王下3:27 当)
亚扪异教文化——将人献于摩洛/米勒公
“不可使你的儿女经火归与摩洛……我是耶和华。”(利18:21)
“他们在欣嫩子谷……使自己的儿女经火归摩洛,他们行这可憎的事,使犹大陷在罪里。这并不是我所吩咐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耶32:35)
迦南异教文化——将儿女用火焚烧,献于偶像(巴力与亚舍拉)
“耶和华你神将你要去赶出的国民从你面前剪除,你……不可访问他们的神说:‘这些国民怎样事奉他们的神,我也要照样行。’你不可向耶和华你的神这样行,因为他们向他们的神行了耶和华所憎嫌所恨恶的一切事,甚至将自己的儿女用火焚烧,献与他们的神。”(申12:29-31)
“你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之地,那些国民所行可憎恶的事,你不可学着行。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申18:9-10)
“……犹大王约坦的儿子亚哈斯登基……照着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儿子经火。”(王下16:1-3)
“(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他们神的一切诫命,为自己铸了两个牛犊的像,立了亚舍拉,敬拜天上的万象,事奉巴力,又使他们的儿女经火……”(王下17:16-17a)
“玛拿西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为巴力筑坛,做亚舍拉像……并使他的儿子经火……”(王下21:2-6)
耶弗他会受摩押与亚扪异教文化熏陶与影响,不足为奇,因为在“耶弗他循环”(士10:6-12:15)开篇,作者就已告知“以色列人深陷迦南、西顿、摩押与亚扪的异教,敬拜他们的神”——“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和亚斯她录,并亚兰的神、西顿的神、摩押的神、亚扪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离弃耶和华,不事奉他”(士10:6),并且耶弗他常年居住的陀伯地位于亚扪的领地,耳渲目染多年;信仰混杂是很正常的。因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耶弗他真的计划将家门出来的某人(可能是仆人)献为燔祭。
 
C.转折点——耶和华使以色列得胜(11:32-33)
“于是,耶弗他往亚扪人那里去(?????),32节的动词?????,将叙事带回战争本身,根据这个动词,我们知道“耶弗他的起誓、许愿”是多余的,他的胜利是因为“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士11:29)。
从人的角度来看,耶弗他是藉着武力取胜,作者提醒我们,是“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他手中,他就大大杀败他们”。
 
D.耶弗他的许愿——可悲的方式应验(11:34-40)
一、耶弗他的“独生女”击鼓跳舞、出门迎接(11:34)
战役胜利之后,耶弗他凯旋而归——意外的是,首先出门迎接他的,是他的女儿,且是“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妇女击鼓跳舞可能是以色列“庆祝战争得胜的传统”。这位最先出门迎接耶弗他归来的女儿,将“失去平安、被杀献祭”!
 
二、耶弗他的悲痛(11:35)
“撕裂衣服”是古近东地区“表达极度悲痛的举哀动作”。
可见耶弗他此刻心中极其悲痛;然而耶弗他,因为没有真知识,还是照所许的愿行了。“耶弗他的誓言”在本质上是“异教、违背律法”的,因此“履行誓言”反而罪加一等——本就不当起这誓,耶和华也不会期待耶弗他履行、还愿!
 
三、耶弗他的独生女“认同还愿”,与同伴哀哭后,被献祭(11:36-39)
(一)耶弗他女儿“顺服与无知的回应”——对比耶弗他“自私与愚蠢的誓言”
作者藉耶弗他女儿的所言,显明这位女儿“顺服、体恤父亲”的一面;同时也显明这位女儿对律法无知的一面——她没有指出父亲的誓言是违背律法的!她与父亲一样,信仰被“迦南化”了!
 
(二)耶和华已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在以色列与亚扪之间作了判断,为以色列伸冤
耶弗他女儿宣称“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这里的报仇让人想起,耶弗他曾向亚扪王说过的话:“愿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士11:27)。
 
(三)耶弗他女儿与同伴一同“哀哭她无后”两个月,之后便按誓言被献
耶弗他女儿顺服父亲的誓言,愿意被献为祭;然而从她所说的“哀哭我终为处女”,在古代世界,女子若一生没有生养后裔,是极大的悲剧和羞耻。
作者没有解释为何耶弗他女儿的哀哭,需要远离人群,到山上去;同时当两个月的哀悼结束后,作者也很简单的一笔带过她的结局——“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士11:39)。
 
四、“为耶弗他女儿哀哭”的传统(11:40)
最后一节,记载了以色列女子每年为耶弗他女儿的悲剧“哀哭、纪念”; 这与38-39节相呼应:
  38-39节 40节
时间 2个月 每年4天
人物 耶弗他女儿与同伴 以色列的女子们
作为 哀哭 哀哭
 
本章最后,作者似乎是“累赘”的提及耶弗他是“基列人”,但这不仅呼应了本章开篇的“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儿子”(士11:1),回顾耶弗他的“出生与支派”,也是为下一幕“基列人耶弗他与以法莲人的冲突”(士12:1-6)埋下伏笔。
 
E回应以法莲威胁的外交——外交失败,悲惨的内战(12:1-6)
一、以法莲人强硬的威胁(12:1)
(一)以法莲人质问耶弗他,为何不招他们同去驱逐亚扪人
耶弗他带领基列人驱逐了亚扪人、化解了外患,然而内斗又随之爆发。以法莲支派的人全副武装,从约旦河西跨河而来,质问耶弗他为何没有招他们同去与亚扪人争战?从表面来看,亚扪人入侵、掠夺以法莲地,以法莲支派有义务反抗亚扪人,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无非是想过来捡现成,如同曾经质问基甸(士8:1)。基甸用以法莲支派剩下的比基甸军队最好的更好”(士8:2-3)为由,化解以法莲人的嫉妒和忿怒!
 
(二)以法莲人威胁耶弗他,必用火烧他和他的家
“房屋”(??????)所指的是“人所居住的房屋建筑-家”,但也可作为“家庭组织-全家”的用法。在士师记本段的上下文中,这个词有“双关语”的理解,即“耶弗他居住的建筑、和他的家庭组织”,悲剧的是——在以法莲人威胁烧毁耶弗他的“家人”之前,耶弗他已“藉着错误的起誓,决定了他的独生女将被火烧毁”!
 
二、耶弗他强硬的指责(12:2-3)
(一)耶弗他强硬的自视为“充满争辩的人”
和合本翻译为:“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争战原文直译为争辩,意思是说我是一位好争辩的人,看耶弗他的生平一直在争辩。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我不是好惹的,这话火药味十足。
 
(二)耶弗他强硬的“指责以法莲人”
耶弗他表示:“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根据之前的“征兵记录”——“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和玛拿西,来到基列的米斯巴,又从米斯巴来到亚扪人那里”(士11:29),并没有记录耶弗他向河西以法莲支派征兵。
虽然耶弗他抛出最后一个质问,但从经文“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士12:4)来看,耶弗他似乎不打算听以法莲人的回复,而是决定直接以武力报复以法莲人。
值得注意的是——争辩的双方都没有向耶和华呼求,以此解决争论,都想武力解决,结果为以色列带来大规模的内战,为后面以色列人针对便雅悯支派执行绝户战争埋下伏笔。
 
三、悲惨的内战(12:4-6)
(一)基列人与以法莲人“争端的真正原因”(12:4)
不等以法莲人有所回应,耶弗他就立刻招聚基列军队开战,作者指出基列人击杀以法莲人的真正原因,是因以法莲人嘲讽他们:“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士12:4)。
基列人是玛拿西后裔中的一支,因此以法莲人嘲讽的意思:“你们基列人在我们以法莲-玛拿西中,不过是战场的逃兵!这样的嘲讽,大大激怒了耶弗他——这位曾被基列人驱逐的逃跑者(士11:2-3)。
 
(二)藉“不同口音、方言”辨识、堵截击杀以法莲人(12:5-6)
开战的结果,嘲讽方以法莲人成为逃亡者,而基列人则堵在约旦河口,不容以法莲人逃往河西之地;基列人要求过河的人说“示播列”,而以法莲的口音中,示播列会讲成西播列。这有讽刺的意思,你们这些脾气大,话都说不清的以法莲人,还不是被我按地上砍。
 
(三)以法莲被杀“四万二千人”(12:6c)
截杀的结果是四万二千以法莲人被杀,这数量超过了出埃及第一代、第二代两次军力普查的数量”(四万五百、三万二千五百;民1:32-33,26:37);显然,基列人屠杀的数量,几乎摧毁以法莲支派。
 
F.总结耶弗他的治理、去世与安葬(12:7)
不同于先前的士师,耶弗他的落款缺少“国中太平XX年”,作者只是简单的为这位士师盖棺——“耶弗他作以色列的士师六年。基列人耶弗他死了,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士12:7);换言之,耶弗他并没有“真正除去亚扪人的威胁”,甚至在他的“六年任期”内,“基列地并没有真正的平安”!。
 
纵观耶弗他的一生,士师记作者给予的评价很差,甚至是相当负面的。这与士师记的核心主题有关,或者说写作的角度和目的有关,但是新约的希伯来书作者却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将他与亚伯拉罕并列为信心的伟人。
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希11:32)
我们要怎样调和差距巨大的评价呢?圣经旧约每个人物,如果从人的角度来看,没几个好人。亚伯拉罕为了自己活命,谎称妻子是妹子,而且不止一次,雅各是个满嘴跑火车的骗子。犹大与儿媳他玛淫乱生子,大卫夺人妻子,借刀杀人等等。然后圣经说这人是信心伟人,我们要怎么理解?
我们看见圣经中太多伟人有各样的毛病,甚至有些行为是非常离谱的,但是神是看内心而不是看外表。我们知道行为会透露出一个人的信心,但有时候我们会看错,正如马牧师以前讲的一位殉道士姐妹。
那么我们要怎么评价耶弗他的信心呢?
从11-12章的记载,在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1当长老们寻找耶弗他请他做领袖时,11章第9节说:耶和华把亚扪人交给我,我可以作你们的领袖吗?我们不禁要问,你怎么确知耶和华把亚扪交在你手里?
2之后当耶弗他和众长老回基列,百姓立耶弗他为领袖时,耶弗他把这些都陈明在耶和华面前,这说明耶弗他和百姓以及众领袖是有盟约的。在当时拜一堆假神的情况下,这就是信心的表现。
3与亚扪人争辩,引用圣经。做为一个土匪能对圣经认识到这种程度,这显出他对神是有相当的认识(也说明他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学习五经),尽管他的信仰受了很多异教的影响,但这不影响他对耶和华的认识。
4向耶和华许愿一事,显出有信心没有真知识,这次的许愿使他的女儿丧命。因为受异教风俗影响,许了这可怕的愿,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向耶和华还愿,说明他的信心是真实的,尽管做了可怕的决定。
5和以法莲人争辩时,说到是耶和华交亚扪人交在我手里,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打起来后差点把以法莲人灭族。但是他对耶和华的认信是真实的,因为耶和华确实把亚扪人交在他手里。
耶弗他在那样的环境里,在受了这么多异教的影响下,依然有信心完成神托付的使命,无愧信心伟人的称号。尽管他的生平惨不忍睹,当我们从保罗因信称义的视角来看,人的行为好坏并不能影响信心的运作,因为神是看内心而不是看行为的。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时代,不一定比他好,大概率会比他更差。尤其是在今天,我们有完整的圣经,有完善的神学体系,我们的行为依旧乱七八糟,并没有虔诚到哪去。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的信心并没有比那个时代的耶弗他更好,这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如今难道不是士师时代吗?
反过来说,我们改革宗信徒有一种毛病,常以至高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尤其是衡量神职人员,按那样的标准谁都是有问题的。以这样的标准看待,圣经里记载的伟人没一个像样,如果那些伟人放在今天,个个会被喷死,尤其是改革宗的人喷的最多。
当我们看自己教会的领袖时,我们要怎样看得合乎中道,有时候有些领袖不像样,我们会觉得世俗上的人都比他强。我们要看领袖对神的信心,为教会的付出,同时也要以爱心劝勉领袖。也要为他们多多祷告,因为他们受到魔鬼的攻击是我们的百倍千倍。
愿神怜悯我们,不按我们的行为待我们。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另外有弟兄给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