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十六 9:22----57节

2021-04-17 23:00:19 张叶平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A转折点——耶和华介入,审判“忘恩违约者”(9:22-25)

 士师记系列十六
 
经文:9:22----57节
 
 
 
A转折点——耶和华介入,审判“忘恩违约者”(9:22-25)
(一)亚比米勒“统治三年、带来冲突”的“反士师”角色(9:22)
作者提到“亚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 9章基本围绕“示剑城”,可能亚比米勒主要统治区域是“示剑城”,但他在俄弗拉杀害自己的兄弟后,可能也统治了“示剑与俄弗拉为主的区域,以及周边区域”,可能涵盖到整个“玛拿西支派”;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里的“管理以色列人”是指“管理玛拿西支派”。
这里译为“管理”的希伯来文?????,除了“统治”的意思外,也含有“争斗、较力”等军事层面的含义——亚比米勒可能在其在位的三年内,对周围以色列各支派/部族进行军事压迫,为要“一统全以色列”。
“亚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是士师记首次出现“管理以色列人”,之前每个“士师循环”都是以“国中太平XX年”为特征(士3:11、30,5:31,8:28);相对于之前神兴起的士师,从基甸后的亚比米勒、耶弗他和参孙,都没有带给神的子民平安,反而带来冲突,是“反士师”角色!
 
(二)因“灾祸之灵”降到,遭遇“欺诈、彼此相杀”的“反士师”(9:23)
针对亚比米勒与示剑人的罪恶,“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此处和合本译为“恶魔”的希伯来文是一个词组????? ?????,由“???”(坏的、恶的、灾祸、危难)和“?????”(灵)组成。
这里提到的降下恶魔,在旧约的历代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撒但起来攻击以色列人,激动大卫数点他们。(历上21:1)
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使他吩咐人去数点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撒下24:1)
列王记20章记载到亚哈王去基列的拉末打仗,神说谁去引诱亚哈去阵亡,有这样说,有那样说,结果有位灵出来说要在亚哈的先知中作谎言的灵,神以此来降祸给亚哈,无论是赐福还是降祸都是出于神。也有解经家说到这里的恶魔并不是指真的恶魔,而是指代表神去降下灾祸的使者,例如出埃及的时候,神差派到埃及,击杀长子灭命的使者。不管如何,这里经文的意思是很明显的,神要降祸给亚比米勒和示剑人。
当神降下灾厄,使得“……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士9:23),此处译为“诡诈”的希伯来文??????,其含义是“不忠诚、背信忘义、欺诈”。
  基甸 亚比米勒
“灵”的临到 “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6:34a) “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9:23a)
带来的结果 以色列四个支派“团结聚集、预备争战”(6:35);仇敌米甸人“彼此攻击、自相残杀”(7:22) 亚比米勒与示剑人“彼此攻击、自相残杀”(9:25-55)
 
(三)“以眼还眼、罪罚相等”的审判(9:24)
而神之所以降下灾厄,使得示剑人与亚比米勒之间产生“不忠、欺诈”,原因是“要叫耶路巴力七十个儿子所受的残害,归与他们的哥哥亚比米勒。又叫那流他们血的罪,归与帮助他杀弟兄的示剑人”(士9:24),神不仅使“流无辜人血的罪”归于亚比米勒与示剑人,且刑罚过程几乎“像数学等式一样以眼还眼、罪罚相等”:
亚比米勒“藉血缘关系,游说示剑人推翻基甸家的权势”(9:1-3) 迦勒“藉血缘关系,游说示剑人推翻亚比米勒的权势”(9:26-29)
示剑人在“巴力·比利土庙”支持亚比米勒杀害基甸的众子,并立亚比米勒为王(9:4) 亚比米勒在“巴力·比利土庙”杀害了示剑人(9:45-49)
示剑人“埋伏”,预备杀亚比米勒(9:25) 亚比米勒“埋伏”,预备杀示剑人(9:34)
亚比米勒在“一块石头”上杀了自己的兄弟,藉此争取了王权(9:5-6) 亚比米勒因“一块石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王权(9:52-54)
 
(四)因耶和华降下“灾祸的灵”,示剑人以“诡诈——埋伏杀害”待亚比米勒(9:25)
23节指出“神使恶魔降在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中间,示剑人就以诡诈待亚比米勒”(士9:23),25节具体呈现“诡诈”的内容——原文直译为“示剑人在山顶上为他(亚比米勒)设下埋伏”(士9:25a 直译);从下文来看,可能亚比米勒为经过的客旅和商人提供保护,以此来收税,而示剑人透过抢夺客旅与商人,破坏亚比米勒的经济收入与政权基础,为对抗亚比米勒,而设下的埋伏。
 
B约坦的咒诅应验——亚比米勒与示剑起争斗,用火毁灭示剑城(9:26-49)
(一)“以别的儿子-迦勒”扬言推翻亚比米勒的统治(9:26-29)
现在审判启动——突然带着自己弟兄们来到示剑城的迦勒,很快获得示剑居民的信靠,对亚比米勒的统治造成威胁。以别的儿子迦勒——以别(?????)的意思是“仆人”,迦勒(??????)的意思是“厌恶、可憎”;翻译出来就是“奴仆的儿子可恶”;在士师记中,一些非以色列人(主要是敌人)的名字都有“经过希伯来化,改写名字”(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双重邪恶的古珊、摩押王-伊矶伦/肥牛犊、米甸王-西巴/牺牲、撒慕拿/失去保护),“以别的儿子迦勒/奴仆的儿子可恶” 作者藉此讽刺“奴仆的儿子可恶”显然没有“我父亲是王(亚比米勒)”有能力。
放到现代,这是一场非常狗血的古惑仔电视剧,小弟掀桌子,想逆袭被老大反杀的剧情,这个小弟野心与能力不成正比,最后被打跑。
迦勒在酒宴中的演讲是在收割之后,通常在这个时候会举办欢庆收割的筵席;而获得示剑人信任的迦勒和他的弟兄们,自然与示剑人同桌赴宴。极为讽刺的是,迦勒在宴席中拉选票的游说,与亚比米勒所采用的“如出一辙”,且“更为出色”;因为亚比米勒只有一半示剑血统,而迦勒则是纯正示剑血统,是“示剑的父亲哈抹的后裔”(创33:18-19);因此迦勒表示他才是加冕为示剑统治者的正统人选。
同时迦勒刻意称亚比米勒是“耶路巴力的儿子”,强调“亚比米勒的父亲,是拆毁巴力祭坛的人”,激起敬拜巴力的示剑人对亚比米勒的厌恶。
显然,迦勒的套路很深,不管是从利益或从关系上,还是从宗教上更能打动示剑人,并表示只要支持的人够多,他就能推翻亚比米勒的统治。甚至在宴席中对亚比米勒进行“宣战、挑衅”(类似于咏春叶问,我要打10个),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不在于“宣战”,而是塑造自身形像、争取支持者。
 
(二)“亚比米勒的官长-西布勒”设计“埋伏杀人”(9:30-34)
1.西布勒出谋划策,建议“夜间埋伏、清晨攻城”
这种策划干掉老大,自己当老大的事,通常被老大发现是没有好下场的。结果前脚迦勒在酒桌上豪言壮语,后脚亚比米勒手下的官长西布勒,偷偷派人去亚比米勒那里通风报信;西布勒建议亚比米勒,夜间就在城外埋伏好,早晨就开始进攻;但为何是早晨进攻?
结合下面的经文士师记9章35-39,军师西布勒很可能是计划“借助太阳初升时的光线折射,使迦勒无法看清敌军的具体人数”,这样更有助于西布勒忽悠迦勒出城迎战,而非躲在城内。
 
2. ???????——灭绝、除净一座城
和合本译为“闯城”的希伯来文???????,意思是“脱下、剥去”,意味着要对示剑城执行屠城计划,西布勒的计划后来被亚比米勒执行了——“亚比米勒整天攻打城,将城夺取,杀了其中的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士9:45)
 
3.采用“分队战术”——便于包围、阻截、突袭
当亚比米勒获得这份“军事情报”后,就带领他的军队“夜间起来,分作四队,埋伏等候示剑人”(士9:34b)——分成几队埋伏,是一种古近东常用的战术(创14:15、伯1:17),用以三方或四方包围、阻截、突袭敌军。
 
(三)“亚比米勒和西布勒”击败、驱逐“迦勒及其弟兄”(9:35-41)
1.西布勒“拖延迦勒”,使其“来不及备战”
第二天清早,迦勒来到城门口,亚比米勒与他的军队就从埋伏的地方开始攻击;而当迦勒看见这些人时,“就对西布勒说:‘看哪!有人从山顶上下来了’”(士9:36a),示剑城附近的山,正是“基利心山、以巴路山”;西布勒此时为拖延迦勒,使其没有准备的迎战,就以“山的影子”来忽悠迦勒。
 
2.西布勒“激动、怂恿迦勒”,使其“出城、并仓促应战”
而当亚比米勒的军队靠近,迦勒再次发现敌军时,西布勒为避免迦勒躲在城内、死守城门,增加亚比米勒攻城的难度,故意用“激将法”激动、怂恿迦勒出城迎战——“你曾说:亚比米勒是谁,叫我们服事他?你所夸的口在哪里呢?这不是你所藐视的民吗?你现在出去,与他们交战吧!”(士9:38)
 
3.战败的迦勒被“追击的亚比米勒”和“城内的西布勒”包夹——被逐出示剑城
充分准备的“亚比米勒军队”,与毫无作战准备,仓促应战的“迦勒军队”,胜负立判——“迦勒在他面前逃跑,有许多受伤仆倒的,直到城门。”(士9:40)
然而,城门早已被西布勒控制,迦勒及其弟兄无法再进城躲避亚比米勒的追杀,最终“西布勒赶出迦勒和他弟兄,不准他们住在示剑。”(士9:41)
 
(四)亚比米勒毁灭“示剑城”(9:42-45)
1.又一次“民出到田间,亚比米勒的支持者告密”
迦勒及其弟兄们被驱逐、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天,示剑城的百姓出到田间,可能是去察看田地是否有被战争毁坏,或是开始日常的劳作;然而,后续的发展有些离奇——百姓前往田间的事,竟然也会有人特意汇报给亚比米勒,且亚比米勒会前来击杀百姓!
作者没有描述百姓这次前往田间,有从事任何不轨的行为,告密者和亚比米勒的举动,似乎已经产生了偏执和妄想——这一切的离奇,似乎用“耶和华所降的灾祸之灵”在动工,比较合理!
 
2.亚比米勒再次使用“分队战术”执行“灭绝净尽”
亚比米勒这次又采用了“分队战术”,分为三队;自己所带领的一队直接去攻城,另外两队前往城外的田间击杀百姓——这样的战术,使得示剑城剩下的战斗力,无法同时“支援田间”和“守护城池”两边的进攻;而田间的民众也无法逃回城内。
无论是击杀百姓还是攻城略池,作者在此使用了???????(脱下、剥去;和合本译为闯),显明这一次,亚比米勒又是执行屠杀策略。
 
3.亚比米勒“将城拆毁、撒上盐”——成为“荒凉、无人居住的受咒诅之地”
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后,亚比米勒灭绝了城中的居民,最后“将城拆毁、撒上了盐”;从圣经本身提供的其他经文对照,“盐碱地”是被视为“荒凉贫瘠、寸草不生、无法生存的受咒诅之地”:
“你们的后代……看见这地的灾殃,并耶和华所降与这地的疾病,又看见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好像耶和华在忿怒中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申29:22-23)
“耶和华如此说:‘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有祸了!因他……要住旷野乾旱之处,无人居住的硷地。’”(耶17:5-6)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摩押必像所多玛,亚扪人必像蛾摩拉,都变为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番2:9a)
因此,亚比米勒“撒盐”的举动,无论是从实际性来看,或是象征性来看,都表示他要“彻底毁坏示剑”。
 
(五)亚比米勒毁灭“巴力的神庙”(9:46-49)
1.示剑楼的人——即“巴力神庙的祭司、护卫”
这里提到的“示剑楼的人”,很可能是之前提到的“米罗人”(士9:6),也就是“巴力神庙的祭司、护卫”;因此,“示剑楼”也就是“巴力神庙”。
 
2.“示剑城”与“示剑楼”的关系
根据上文42-45节的描述,亚比米勒已将“示剑城”拆毁,撒了盐;而46-49节记录示剑楼被亚比米勒烧毁;很可能示剑楼是在示剑城之外的,彼此的关系和结构,就好像“示剑的上城、下城”;这段理解为“米罗人得知示剑城被毁的消息,判断卫兵也无法战胜亚比米勒,于是集体躲入卫所避难”。
 
3.立“亚比米勒”为王的“巴力神庙与米罗人”,被“荆棘所出的火”烧灭
和合本译为“卫所”的希伯来文???????,其含义为“隐秘、地下室”:
“示剑楼的众人听见了这事,就逃入伊勒比利土庙的地穴里。”(新)
“示剑谯楼的众公民听见了,就进伊勒比利土庙的一间地下室。”(吕)
“在示剑城堡里的首领听到这事,就躲进巴力比利土庙里的地穴里。”(现)
“示剑楼的人听到风声,就连忙躲进巴力比利土神庙的内堂。”(当)
“舍根碉堡的人听见此事,就躲到巴耳贝黎特庙的地穴 。”(思)
亚比米勒可能无法攻破巴力神庙,就带领人砍伐木材,堆积在巴力神庙的地穴四围,点燃焚烧。这正好应验了约坦的咒诅——被立为王的荆棘中,有火出来烧灭示剑人。
 
C基甸儿子亚比米勒,被磨石击杀——在提备斯陨落(9:50-55)
作者开始陈述亚比米勒的“死亡进程”,甚至都不解释亚比米勒为何要攻打“提备斯”(可能是示剑的附属城)。
历史再次重演,亚比米勒似乎是成功的攻破提备斯城门,如同在示剑城的胜利;而提备斯全城的人,都逃避至城中的一座楼中,如同示剑楼的众人的反应;而亚比米勒也继续故技重施,准备焚烧此楼。
但与示剑楼的众人不同的是,提备斯的众人都上了楼顶准备反击,就在亚比米勒靠近楼门的时候,“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脑骨”(士9:53)——古近东的磨石,是由约40-50公斤重、有凹槽作为“基盘”放置谷物的“下磨石”,和约2-3公斤重、用以在“下磨石的凹槽”上旋转碾压,磨碎谷物的“上磨石”组成;因此,“上磨石”的重量是妇女也可以搬运的。
在古近东文化中,败于“比自己弱小的对手”是奇耻大辱,而败于“女性”则更为受辱,即便是“赫赫有名的女性”也是一样;何况亚比米勒此刻是被一位“无名妇人”(很可能是磨谷的婢女)重创至濒死——为尽量挽救自己的尊严,亚比米勒死前用尽最后的气力,吩咐一位侍从杀了自己。
亚比米勒在此的“死亡情形”,日后也以类似的方式“重演”在扫罗身上:
亚比米勒 扫罗
“亚比米勒到了楼前攻打,挨近楼门,要用火焚烧。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脑骨。他就急忙喊叫拿他兵器的少年人,对他说:‘拔出你的刀来,杀了我吧!免得人议论我说:他为一个妇人所杀。’于是,少年人把他刺透,他就死了。”(士9:52-54) “非利士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非利士人紧追扫罗和他儿子们…扫罗被弓箭手追上,射伤甚重,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说:‘你拔出刀来将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礼的人来刺我、凌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惧怕,不肯刺他,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撒上31:1-4)
 
D神报应“示剑和亚比米勒”向基甸家行的恶(9:56-57)
亚比米勒死后,作者提供的“落款”并非像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和基甸之后的“国中太平XX年”(士3:11、30,5:31,8:28),而是“神向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以及巴力,行了公义的审判,获得最后的胜利!由始至终都在掌权!”
 
 
做为一个“活不过两集”的人,亚比米勒的人生无疑是个悲剧。亚比米勒的故事是基甸故事的延续,而约坦的寓言是整个故事的中心,9章的结局是寓言成真。在约坦的寓言和宣讲中,一方面总结了亚比米勒和示剑人的恶事,另一方面预告了他们的结局。如果按诚实正真对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示剑人是还有回转的余地,然而示剑人已经恶待了耶路巴力和他的全家。因此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故事的结局也是如此发展。从神的公义来看这是报应,犯罪的人必要受审判。报应的发生一方面彰显神的公义,另一方面使亚比米勒的故事与其他士师故事脱离开来。
 
因此9章是一个充满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可怕的故事。以色列第一个王竟然是残忍的手段上位,以悲剧收场。神并没有沉默太久,就给予“现世报”。这个故事里没有怜悯,只有公义,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实。
 
而悲剧根本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在立约关系上的不忠,神与以色列人是有立约关系的。这个关系表明神是以色列人的神,以色列人是神的百姓。然而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事奉诸巴力,甚至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讽刺的是,巴力比利土的意思是“盟约之主”,这表明以色列人不忠于耶和华的圣约。可是示剑人与亚比米勒立约不是因为忠于耶和华的盟约,而是基于血缘关系,示剑人的支持带来的却是耶路巴力70个儿子的被杀。
以色列人不应该看重血缘关系,应当重视盟约关系。盟约所要求的忠信诚实比血缘关系更重要,这也是约坦的寓言所强调的。约坦虽然以立王的事为话题,重点却是在王与百姓的关系是否建立在“诚诚实实”这个原则上。约坦的宣讲两次强调示剑人应当按诚实正直待耶路巴力和他的家,因为耶路巴力冒生命危险拯救他们,就当知恩图报。现在示剑人却因血缘关系帮助亚比米勒杀害耶路巴力的70个儿子。
这也是士师记要指出的问题,以色列人不忠于神的盟约,结果就是灭亡。这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王是完全的,君王必须受制于神的律法,否则亚比米勒的故事会继续发生。
 
做为现代人我们很难体会这章经文所要表达的沉重,因为我们不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我们对于现代教会那种“搞事情”领袖,尤其是那种把教会搞得乌烟瘴气的领袖有深刻的领悟,有这种领袖的教会里呆过几年的人应该感同深受。我想以色列人当年就是这种感觉,主啊,为什么会有这种王?今天我们也是如此,主啊,为什么教会里有这种人?
王本当顺从神的律法,好好治理神的百姓,而不是为祸一方。亚比米勒的事迹给以色列上了沉痛的一课,当教会离弃神的时候,必有祸事降临。
因此今天的教会也要小心,我们都是罪人,一方面我们要有体制来约束牧师长老(防止权利的滥用),另一方面我们要体恤他们的软弱,因为他们比我们受魔鬼更多的攻击。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敬爱的领袖出现大的问题,我们当记得,基督才是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要记得基督才是我们的救赎主,牧师长老不是。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另外有弟兄给的资料
士师记——曾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