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六 3:12-31节

2018-09-24 22:04:04 张叶平弟兄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士师记系列六

拯救者以笏和另类士师珊迦
经文:3:12-31节


简介
这段经文开始介绍后续的士师,3章12-30节用了比较长的篇幅介绍士师以笏,只用一节经文就带过了珊迦。这里的记载能看出之前的公式,但是在提到“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之后,以及宣告“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交在你们手中”之前,士师记跳出原有的公式,插入一些细节,包括:这位拯救者的特征,这位拯救者如何预备他的攻击,如何一步步执行他的刺杀计划,如何抢得先机,并且如何聚集以色列人前来攻击。最后又回到原有的公式,简洁的

 士师记系列六

 

拯救者以笏和另类士师珊迦

经文:312-31

 

 

简介

这段经文开始介绍后续的士师,312-30节用了比较长的篇幅介绍士师以笏,只用一节经文就带过了珊迦。这里的记载能看出之前的公式,但是在提到“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之后,以及宣告“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交在你们手中”之前,士师记跳出原有的公式,插入一些细节,包括:这位拯救者的特征,这位拯救者如何预备他的攻击,如何一步步执行他的刺杀计划,如何抢得先机,并且如何聚集以色列人前来攻击。最后又回到原有的公式,简洁的提到“这样,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国中太平八十年”。而珊迦的另类不仅在于他的名字和身份,也在于他的事迹。

 

经文:312-14 以色列再次行恶

 

这里提到的恶事与之前经文提到的一样,不是泛指一般的恶,而是指特定的,神极其憎恶的恶行。对照之前经文,就可以知道是指以色列人拜偶像,以及与迦南人通婚。12节强调: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说明以色列并非是无辜受罪。因此针对以色列的恶行,耶和华就使摩押王伊矶伦强盛,攻击以色列人。摩押人是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的后裔,他们原本是住在死海以东的高原地区,如今却越过约旦河,成为以色列的威胁。

 

而伊矶伦这个名字是希伯来文的变形发音,意思是“小牛犊”,在希伯来文里这个字与另外一个字很接近,意思是“圆的,丰腴(”。这都符合17节的说法:伊矶伦极其肥胖,好像一头肥牛犊,预备让人宰杀。在古代粮食并不充足的社会中,一个满身肥肉的人,通常也是有荣耀的人。跟中国的古代有相似之处,肥胖的人不是达官就是显贵,就像北朝鲜,全国只有一个胖子,这是一种讽刺的描写。而伊矶伦的肥胖,也让他变得行动迟缓,无法避开刺客以笏的快刀。

尽管经文描述伊矶伦用了讽刺的手法,而当时的事实却是:伊矶伦招聚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占据棕树城。所谓的棕树城,就是以色列人进迦南所攻克的第一座城:耶利哥。话说耶利哥不是被毁了么,确实是被毁了,不过后面重建了,至于约书亚提到说立根基丧长子,安门时丧幼子,是指着以色列人重建说的。

 

经文:315-23 以笏的刺杀行动

 

在这十八年受伊矶伦压制的日子中,以色列人再一次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了一位拯救者。对于这位拯救者——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这里补充说明,他是左手便利的。这并不表示他的右手残废了,或者他是天生的左撇子,这里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他(绑住、限制住)自己的右手。士师记2016节记载,便雅悯支派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历代志上122节:他们善于拉弓,能用左右两手甩石射箭,都是便雅悯人扫罗的族弟兄。

从圣经中的这几节经文中可以看到,便雅悯人有特意训练:能灵活使用左右手,甚至左右甩石的战士。接受左手训练的战士,在练习时可能限制、束缚、绑住右手的行动,以使他们能习惯左手作战。

左手便利具有更多优势:

当双方都是使用右手的战士——右手持剑,左手持盾时,双方的盾都对着对方的剑,而与左手使得的作战时,右手持剑的战士,同时也是左手持剑的位置。于是双方持剑的战士就变成正面应对,然而右手持剑的战士正常情况是没有经验和左手持剑的战士拼杀的经验,常常会限于弱势。

而且古代很多城市,都是根据右手持剑,右手持盾的常理,来建造向左侧爬上的防御坡道,这对于右手战士来说是极大的劣势,但是左手持剑的战士来说是没有任何劣势,而灵活使用左右手的战士,在战场上常能攻其不备,便雅悯支派,基拉族的以笏,就是这样的战士。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以笏在“右大腿上衣服里面”暗藏的武器,没有被伊矶伦的宫廷侍卫发现,因为他们想不到这个看似正常的右撇子,竟然会在那个位置藏武器。但反过来说,如果以笏左手便利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些宫廷侍卫一定会在右边——左撇子拔刀的位置,进行搜查。接着15节告诉我们:以色列人藉他的手送礼物给摩押王伊矶伦。以笏很可能是以色列人的代表,来向伊矶伦纳贡。但以笏还带了一件伊矶伦想不到的东西:一把一肘长、两刃的剑(45公分左右)。这把剑可以放在右大腿的衣服里,而且是双刃的,确保一击必杀。

当以笏所带领的特使团完成朝贡任务后,他将同行的人打发走,自己却从靠近吉甲凿石之地回来。凿石之地意思是雕刻的偶像,以复数形式表达的。这些偶像到底是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后为自己立的,还是摩押人为宣示自己的主权立的,经文没有交待。但令人感慨的是:吉甲原本是以色列人进迦南、预备争战的起点,它也曾是约书亚带领百姓,倚靠耶和华争战的指挥中心,如今它竟然被偶像盘踞了。当以笏从这样一个偶像林立的地方,回到伊矶伦的皇宫时,他对摩押王说:王啊,我有一件机密事奏告你,以笏的话其实是相当含糊的,因为所谓的机密可以是话语、事情或者东西。很显然,对于这位不久前才见到的以色列使者,伊矶伦并没有抱太大的戒备心,甚至认为这位来朝贡的以色列使者,可能要向他提供重要的情报。于是他吩咐说:回避吧,让周围的侍卫从正殿退出去。

 

320节说,当时王独自一人坐在凉楼上,这里的凉楼是不恰当的翻译,在希伯来文诗篇里这个词是翻译成阁楼,意思是上层的阁楼空间,所以后面仆人说必是在楼上大解就可以理解。这个楼阁是藉着阶梯与正殿相连,更高一层,放置宝座的空间。以笏就靠近那里向摩押王单独说话,这里以笏说:我奉神的命报告你一件事。因着神谕,摩押王就从座位上站起来,以示恭敬。正当肥胖的伊矶伦站起来的时候,以笏迅速行动: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连剑把都刺进去了。摩押王没想到所期待的神谕,竟然是追命的剑,经文补充说:剑被肥肉夹住,他没有从王的肚腹拔出来,且穿通了后身。最后这句穿通了后身,从文法来说,应该译为出来,但不是指以笏手中的剑,也不是剑造成的伤,而是指伊矶伦腹中的粪便。现代医学可以证实,人死的时候,括约肌会松弛下来,如果这时候直肠和膀胱有大小便,就会排出来。这使得以笏有机会可以逃走,因为外面的侍臣闻到味道,以为伊矶伦锁上门是在上厕所。以笏将伊矶伦一剑毙命后,他随即出到游廊,将楼门尽都关锁,也就是说以笏在离开时,将伊矶伦所在的门以及正殿的门都反锁起来。既然以笏把门全部反锁起来,他又是从哪里逃走呢?看这张图,其实以笏是从密室的茅厕排污管逃出来的。换句话说,从厕所解手的洞中跳到下面一层逃出来的。

密室厕所概念图

 

 

经文:324-30  以笏带领的反击行动

 

以笏离开后,伊矶伦的侍卫又回到正殿,他们看见楼门关锁,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但他们也同时闻到味道,于是判断说:他必是在楼上大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宜去打扰他们的王,但渐渐地他们等烦了,时间长得不正常,见仍不开门,就拿钥匙去开门,结果发现:他们的主人,倒在地上死了。

另一方面,26节提到:当他们耽误的时候,以笏就逃跑了,经过凿石之地,逃到西伊拉。可以想像,当那些摩押人在等王解手的时候,以笏一定是拼命的跑路。西伊拉,这个地方现在的学者不能确定,显然以笏跑出摩押的势力范围后,立刻在以法莲山地吹角。召集以色列会众,预备打反击战。当以色列人回应呼召,跟随他下山后,以笏向他们说:你们随我来,因为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这是一个信心的宣告,这里用了完成时态,以笏提醒以色列人,虽然还没有接触交战,但是耶和华已经将敌人交在你们手中。透过这样的宣告,使人认识到,虽然是以色列出兵攻击摩押,实际上是耶和华赐下拯救,使他们胜过摩押。于是他们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过去。从军事的角度可以知道,这时候摩押王刚被刺杀,而以色列大军杀到,摩押人的慌乱是可想而知的,很自然的想从约旦河渡河逃命。但这一天却没有逃脱一个,经文说:击杀了摩押人约有一万,都是强壮的勇士,没有一人逃脱。这里说到都是强壮的勇士,正像他们的王,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强调士兵和王都是待宰的肥牛。最后经文提到,国中太平80年。

 

经文:331 另类的士师珊迦

 

一、珊迦——非以色列名字

 “珊迦”这个名字应该是个“非希伯来的外来语”,就好像“彼得”、“约翰”这类名字,明显不是传统的中文名字,而是一种“外来语”;多数学者判断“珊迦很可能不是以色列人”;甚至有人根据“努斯”(Nuzi)泥版中出现类似名字,判断是何利人(Hurrian)的名字。

事实上,与其它“小士师”相较,这里对珊迦的介绍也颇不寻常,因为,其它五位小士师的叙述虽然也很简短(23节),但通常会提及这些士师所属的支派——以萨迦人陀拉,西布伦人以伦(士10:112:11)、或是来自的地区——基列人睚珥,伯利恒人以比赞,比拉顿人押顿(士10:312:813)而对于珊迦,却丝毫未提这类的讯息——也就是说,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属于哪个支派的,甚至很有可能,珊迦根本就不是以色列人。

 

二、亚拿之子

首先,一些人认为“亚拿”是一个人名,珊迦就是“一位叫亚拿之人的儿子”;然而,这不是一个希伯来名字。

一些学者认为,“亚拿的儿子”可能是指“珊迦是位于加利利的‘伯亚纳’的居民”(Beth-Anath,参书19:38;士1:33);然而,若这节经文果真是指珊迦为“伯亚纳地”的居民,作者应该会说他是一位“伯亚纳人”,而不会称他为“亚拿的儿子”。

事实上,“亚拿”是一个在迦南与埃及,普遍为人所敬拜的“残暴嗜血的女战神”的名字Anat;在乌加列(Ugarit)的神话中,“亚拿”是“巴力的配偶”。

因此,有人认为“亚拿之子”是称号,例如马里文献中提到“来自亚拿神庙的佣兵”;此外,主前12-10世纪被埃及雇佣的佣军中,有取了亚拿名字的佣军,一方面“标榜其战争中的残暴”,一方面是“军阶中的身份”;而主前13世纪的埃及,亦有一名战士号称“亚拿之子”,是形容其“像亚拿一样勇猛的战士”;又有来自晚铜器时代的箭头,上面刻有“亚拿之子”的字样;这些似乎表明,当时存在一个“崇拜亚拿,以她为庇护神,甚至以她为称号为名的‘军人阶层’”。

然而,若珊迦真是“外籍佣兵”,他理当会“有更好更专业的军事装备”,而不需要借助一根“赶牛的棍子”来与非利士人交战。

 

有人猜测:他是被奉献给亚拿,要事奉这位迦南女神的人;布洛克(Block)指出,玛拉基书211节,被和合本译为“侍奉外邦神的女子”(玛2:11)的希伯来文,原文就是“外邦神的女儿”。

在此,士师记并没有明确指出珊迦的信仰,是否信奉耶和华,但就整卷士师记来看,“偶像崇拜”是耶和华极其厌恶的,为此神不会为以色列人兴起一位“敬拜、侍奉亚拿的外邦拯救者”——珊迦很可能是“曾经侍奉异教女战神亚拿,后归信侍奉耶和华的外邦人(何利人)”(因此,与拯救以色列的“外邦基尼人-雅亿”并列;参士5:6)。

 

三、赶牛的棍子——非常规武器

珊迦所使用的“武器”也值得我们注意;所谓“赶牛的棍子”,可能是指一种“一端是用以赶牛的尖锐的剌,另一端绑着用以清洁犁脊的铁/铜刀片”。

讽刺的是,珊迦使用一把“含有少量金属的刺棍”,对手却是“从海外移民迦南,掌握铸造熟铁技术,拥有‘高科技’铁制武器的非利士人”。

从考古资料来看,非利士人掌握着如何提高炉火温度,精炼铁矿,并加入适量的碳以增加硬度的技术;在巴勒斯坦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铁器也都集中在非利士人的遗址……总之,迦南人、赫人、非利士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很谨慎小心的保存他们的“铸铁技术”,不让希伯来人掌握——“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因为非利士人说:‘恐怕希伯来人制造刀枪。’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惟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撒上13:19-22)以色列人一直到了大卫时期,才脱离“青铜器时代晚期”。

不仅有“讽刺性的武器对比”,作者也使用了“讽刺性的双关语”;此处“赶牛棍”的希伯来文,其动词字根的基本意思是“学习”,衍生词有“教导、驱策、使学习”的意思;士师记的作者幽默的借用这个字,指出珊迦“藉训练牛的棍子,教训了非利士人”!

 

四、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如同以笏那样的拯救者

珊迦的简短叙事,与其所紧随的以笏一样,具有荒诞讽刺性质——再一次,敌人不仅被狼狈不堪的打败,且是被一位不可能当英雄的人打败!

作者提到“他也救了以色列人”,言下之意是“珊迦好像以笏,也是士师、拯救者”;因此也是耶和华的代理人;而随后10章记载耶和华反问以色列人:“我岂没有救过你们脱离……非利士人吗?”(士10:11),可能正是指着“兴起、使用珊迦施行拯救”的。

 

五、首位“模范小士师”

·与“首位大士师、没有任何瑕疵的模范生俄陀聂”相比——珊迦是“首位小士师,没有任何瑕疵的模范生”。

·与“第二位大士师、独自完成困难的杀敌任务的以笏”相比——珊迦也是“独自完成击杀六百敌军的困难任务”。

·与“第三位大士师底波拉时期,用不起眼的‘橛子’击败仇敌,巾帼女英雄雅亿”(士4:21)相比——珊迦也是“用不起眼的‘赶牛棍’击败仇敌,且‘与雅亿并列有名’的英雄”——“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士5:6

·与“最后一位大士师,以一人之力击败非利士人的参孙”相比——珊迦也是“以一人之力击败非利士人”;然而,珊迦的成功与得胜,远超越参孙。

 

 

现代意义

以笏的循环是一段非常简洁,极有戏剧化的记载,但是以笏这个人充满争议:有的人认为他是信靠耶和华,机智冷静,勇敢的以色列英雄。也有人视他为诡计多端,冷血残酷,行为被“迦南化”的刺客。撇开这样的争议,15节指出其中的关键: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结果当我们看了这么一段英雄事迹的时候,发现原来拯救他们的英雄,只不过表面上的人物。真正的拯救者是那位纪念他的约,赐怜悯给呼救他的以色列人之耶和华。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耶稣就是那位神所兴起的大士师,为我们击败那奴役压制我们的仇敌——魔鬼,把我们从魔鬼手中拯救出来。

以色列当时所遇见的情况,是他们无力自救,而且也缺乏自救的资源,但是神并不受到这样的限制,甚至以笏的智慧和勇气都是神所赐的。如果仔细去看以笏的整个刺杀计划,其实漏洞是非常多的,就像荆轲刺秦王一样,只要有一个细节出问题,刺杀就失败。我们会看见,侍卫搜查的时候似乎很大意,45公分的剑可不是这么好藏的,竟然没有发现。以笏见王报告机密情报时,王竟然叫所有人退下。刺杀后的大小便失禁,让侍卫以为王在大解,给了以笏逃跑的时间,这一切是如此的巧合,却让我们看见背后真正的拯救者——耶和华。

虽然以笏在以色列人面前将荣耀归给耶和华,并带领以色列人杀败摩押人,但这些事并没有叫以色列人悔改,归向耶和华。以至于他们再次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然后面对下一个外邦敌人。对于今天的教会信徒来说,我们可能很容易用外的困境来判断神是不是眷顾我,事实上,神也经常藉着出人意外的方式,向我们显示他的爱。但我们很容易忘记一件事:神在乎的是我们是否专注于他,忠于他的命令。吉甲凿石之地其中是一项警告,意味着神的子民已经偶像的进来,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离弃了尽心尽性尽意爱主,这也是我们时刻需要查验自己的。

可以说河南逼迫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是在提醒教会,你陷在罪中太久了,神是掌控历史的,发生这种事绝不是偶然。而温州的三江事件过去才4年,文革过去才40多年,我们似乎像以色列人一样健忘,忘记了神的拯救,又作死被神许可兴起压制的政权,然后呼求拯救。我们该记得现在没有世俗的士师,我们已经有一位坐在父神右边的大士师——耶稣基督,他才是我们真正的依靠,愿我们众教会悔改,免得下一次的压迫临到。

而珊迦的记载,让我们看见一个让人惊讶,又经常在圣经中出现的真理: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167)。如果珊迦是生活在今天社会中的人,他很可能是一位从小在民间信仰深厚的家庭长大,很晚才接触基督信仰,决志跟随耶稣基督的人。他未必有高等学位或背景,也不像那些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对圣经耳熟能详,对教会生活习已为常。可是当他愿意将自己献上,神就用他,并且在他所行的事上让人看出——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

 

 

 

资料来源:有修改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其他弟兄赠送的个人资料